三日后,平谷县郊外。
叶明蹲在一片坡地上,抓起一把土搓了搓,眉头紧锁。
这土质比他想象的还要差,砂石多,黏土少,保水能力极差。
"
三少爷,这地种啥都长不好啊。
"
当地老农张老汉愁眉苦脸地说,"
老汉我种了三十年地,这坡地最好的年景,一亩也打不了一石粮。
"
叶明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
张伯,如果我告诉您,用新法子种,能让这亩产翻倍,您信吗?"
张老汉瞪大眼睛:"
翻倍?少爷莫开玩笑!
"
叶明不答,走向不远处一片相对平坦的谷地:"
这片地如何?"
"
这是村里最好的地了,但一亩也就一石半顶天。
"
"
好。
"
叶明转身对随行的县衙书吏说,"
就定这两块为试验田,坡地五亩,谷地五亩。
另外在附近找条件相似的地块作为对照,同样各五亩。
"
书吏记下,犹豫道:"
叶大人,杨大人吩咐说,试验田至少要百亩以上。。。"
"
十亩足以验证方法优劣。
"
叶明不容置疑地说,"
记录要详尽:种子用量、施肥次数、灌溉水量、每日气温、雨水情况。。。一点都不能马虎。
"
"
是。
"
书吏不敢再多言。
接下来的日子,叶明亲自下田指导。
深耕、垄作、选种、施肥。。。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科学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