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金秋十月。
琼州府丰收,较之二十四年粮食产量近乎翻倍。
除此外,还有件让琼州万民欢呼雀跃的事情。
琼军大破三佛齐国、满者伯夷国,两国君主遭生擒,南洋战役大获全胜,琼王不日将率舰队归府。
琼州府衙同财政司、执法司、海事司规划迎接王驾的事宜。
此次携胜归来,为彰显琼王威仪、琼军兵锋,登岛后将不乘坐火车,而是选择乘马车。
三司司长与知府第一时间派出吏员、军士、警卫清扫沿途,与附近百姓沟通。
霎时间,得知自家王上将携军队押着异国君主,乘马车走水泥路回府城的消息。
百姓们欣喜若狂,呼朋唤友,邀请他们届时一起近距离瞻仰琼王风采。
。。。。。。
琼州府海事总司。
为迎接琼王灭国得胜归来,众琼州高官全来了。
琼州知府,琼州布政使,琼州监察御史,财政司司长,监察司副司长,执法司司长,海事司副司长,律政司司长。。。。。。
基本上琼州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此刻都来到了海事总司。
码头前的巨大广场上,往日堆积的杂物全部被搬走,搭建起了高台,铺上了鲜红地毯。
码头停泊的船只也暂时停泊到其他地方,为征伐南洋的舰队留出位置。
上至司长,下至搬运东西的小吏,大家不时谈论到自家王上灭了两国,生擒其君主押回琼州,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
随着盛庸一起来到海事总司的朱樉、朱棣、朱允炆三人,对此很是不满。
朱允炆不用说,他完全是敌视朱桢这位六叔,对方过的越好,越受百姓称赞,功绩越大,他就越难受。
至于朱樉和朱棣这两兄弟。
从小在朱元璋及一众开国悍将身边长大,对这些猛人的事迹耳濡目染。
他们,都有一颗当名将的野心。
名将的评判标准有很多,其中领兵灭国,获灭国之功,毫无疑问是最重的。
作为镇守大明边陲,防御、进攻塞北蒙元鞑子的强藩,他们算是最有机会获得灭国之功的人。
毕竟,自大明平定华夏后,自家皇帝老子就鲜少对异国动刀兵。
高丽、日本、琉球、安南、暹罗等国皆被列为了大明不征之国。
唯有华夏汉人王朝历代的心腹大患,塞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例外。
抵御、攻伐蒙元鞑子,是大明建国前到如今一直在做的事情,也造就了大明开国诸将的威名。
中山王魏国公徐达,开平王鄂国公常遇春,歧阳王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凉国公蓝玉等等。。。。。。
朱樉、朱棣二人本以为,自己也会踩踏着蒙元鞑子的尸首,成就当世名将。
结果现实是。。。朱老六抢先一步,率领穷乡僻野的琼州人,灭了南洋两国!!
自己的失败固然可怕,但朱老六的成功更让他们感到糟心难受!
之前在官营牧场、三号试验田的时候,二人虽郁闷,倒也没啥。
可在海事总司,瞧着那数丈高的高台,铺满整个广场的红地毯,琼人们脸上自豪的笑容。
这般场景,他们多希望是因为自己。
但很可惜,这是为了迎接朱老六。
于是,怪异的一幕出现了。
周围忙碌的人们满脸笑容,坐在码头眺望碧波的两位闲人却神情落寞喝着闷酒。
也就是看在他们是盛庸这位身兼监察司副司长、亲卫军都统、海事司蚩尤舰百户的琼王心腹带来的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