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召大明官员向长安学习,因地制宜,推广更好的种植的良种。
一个年年遭灾的地方真的成了天府之国?
这感觉就好比一个次次落榜怎么都考不中的举人突然有一天告诉你,来跟我学,你也可以当状元。
“叶大人,这么晚了你这是……”
“刚好你也在,去,赶紧给我查查去年,前年,长安这两年的赋税情况,找到了记得立刻送过来!”
“是!”
折子是分类摆放,长安属于边陲重地,叶向高不怎么费劲就找到了,弹了弹折子,叶向高打开了。
入眼是鲜红的四个大字:不知所谓。
看字迹应该是当时的阁老方从哲,再细细看内容,越看叶向高的内心也就越不平静。
对照之下……
这份折子里说的可能是真的。
去找赋税的小吏也来了,叶向高打开了折表,在看完赋税之后叶向高眼皮狂跳。
虽然先前的赋税也收上来了。
但先前是压着最后期限收上来的。
可自从余令成了同知后,半个月之内就收上来了,再结合请功折子的内容,也就说长安真的完成了人定胜天。
“如果是真的,那如此人物可谓惊艳绝!”
叶向高回到了家里,打开了钱谦益写的辽东军伍始末记载,看着余令的军令,布阵,战场的拼杀。
叶向高突然发现余令这个人疯的有点可怕。
拼杀,火器运用,和戚家军、白杆军的配合,反向劫掠草原部族打草谷,逼着炒花部来跟他决战……
这简直就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再往下看,王辅臣,曹变蛟,赵不器,陈小肥,余如意等
余令这边的这些人跟他一样敢于冒险。
余令给臣子的感觉是疯,是任性,是胆大包天。
可在军阵里,余令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跟人商议,举手表决,最后再假想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果认为余令很笨那就大错特错。
因为在去辽东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余令决定做,之后大家再商议。
这个先后顺序非常重要,这代表着最高的决策权。
叶向高呆呆地看着屋顶。
如今大明已经乱了,北面有建奴,南边有奢安在自立为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明九边就不说了,盗匪不断,要求朝廷给钱剿匪的折子堆积如山。
最南边,荷兰人对澎湖虎视眈眈。
京城百姓不知道,他们歌舞升平,那是因为他们看不到。
如今的大明外有强敌,内乱也纷争不休。
如果大明安好,余令这样的人就是良臣干吏。
如今大明这个样子,如果余令有异心,保不准他不会有点别的想法,年轻,有手腕。
别看他只有三千人……
如果以这三千人为根基,那就是数十万大军。
叶向高拍了拍自己脸,他觉得他把余令想的过于恐怖了,不该如此猜测他。
可如果,如果这是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