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求穿越到古代搞发明的 > 第1053章 皇家技术学院(第1页)

第1053章 皇家技术学院(第1页)

“皇家技术学院”的构想,在叶明心中酝酿已久。

格物院虽好,但更多偏向于具体项目的研发和试验,培养的也多是工匠层面的能手。

而要真正实现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系统性突破,需要更专业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基地,需要一批既懂原理又能动手,甚至能进行理论探索的“工程师”和“学者”。

借着二代“瑾车”成功推广、改良农具初见成效、尤其是与钦天监建立初步联系的东风,叶明认为时机已趋于成熟。

他精心撰写了一份奏疏,没有使用任何惊世骇俗的词语,而是紧紧围绕“经世致用”的核心。

奏疏中,他首先回顾了格物院近期在军事、民生、农业等方面取得的若干实效,强调了“工技革新”对于强兵、富国、利民的重要性。

接着,他话锋一转,指出当前精通格物之理、能推陈出新之才极为匮乏,长此以往,恐难以为继。

为此,他恳请陛下恩准,于格物院现有基础上,筹建一“技艺传习所”,旨在“选拔良才,系统传授算学、格物、制器之基,为国储才”。

他刻意避开了“学院”这个可能引起士林反感的词,选用更低调的“传习所”,并且将培养目标限定在“技艺”和“储才”层面,极大地降低了政治敏感性。

奏疏通过李君泽呈递上去。

李云轩阅后,沉思良久。他看到了格物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明白人才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叶明此举姿态放得很低,诉求合理,并未触及科举取士的根本。

数日后,皇帝批复,只有简单的一句:“准卿所奏,着即筹办,务求实效,规模初定,勿致冗滥。”

圣旨一下,叶明心中大定。虽然规模受限,经费也需要格物院自行筹措大部分,但毕竟拿到了官方许可,名正言顺。

“技艺传习所”的筹备工作立刻启动。叶明将格物院一侧相对独立的院落划拨出来,作为传习所的校舍。

师资方面,宋应文和林文博自然是核心教员,负责算学与格物基础理论。

同时,叶明从格物院内选拔了几位手艺精湛、且对原理有一定理解的老师傅,担任制器、营造等实践课程的教习。

招生是重中之重。

叶明定下了严格的标准:年龄在十四至十八岁之间,需有一定识字和算学基础(可通过考核),心性沉稳,手指灵巧,且需有工匠或农家背景,旨在从最熟悉实际生产的群体中选拔可造之材。

首批学员,他只计划招收二十人,宁缺毋滥。

消息传出,再次在特定圈子内引起了震动。

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质疑,而是夹杂着更多复杂的情绪。

寒门子弟和工匠之家看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上升通道,报名者踊跃。

而一些世家,则冷眼旁观,甚至暗中嗤笑,认为叶明是在“白费力气”,培养“匠户”能成什么气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