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将镜筒对准天空,虽然白日里观星困难,但看向远处的飞鸟,其羽翼细节亦清晰可辨。
“此物……竟能拉近远景?”监正放下千里镜,看向叶明,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与探究。
“回监正,此物名为‘千里镜’,乃利用透镜聚光成像之理,确实能将远处景物看得更清。用于观测星辰轮廓、月面地貌,或比肉眼更为有利。”叶明恭敬答道,依旧只谈观测,不涉解释。
监正沉吟良久。他固然坚守传统,但并非顽固不化之辈。
钦天监的职责要求精确,任何能提升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方法与工具,都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叶侍郎,”监正终于再次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你院所创之新算法,于验算确有助益。这‘千里镜’于观测,亦属利器。日后若有关乎历法推算之疑难,或需精良观测之时,或可请贵院协助一二。”
这便是松口了!虽然只是有限的“协助”,却意味着钦天监这扇紧闭的大门,被撬开了一道缝隙。
林文博激动得差点当场失态,被叶明用眼神及时制止。
叶明躬身道:“格物院荣幸之至,定当尽力。”
这次会面,成果显着。格物院并未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会有日食,而是提供了“如何更准、更快地计算和观测日食”的工具与方法,这巧妙地避开了学术观点的直接冲突,切中了钦天监的实际需求。
消息传回格物院,宋应文长舒一口气:“三少爷此招‘以技破局’,高明!如此一来,我格物院便与钦天监有了正式往来的名分,日后涉及天文地理之探讨,便不再是‘妄测天机’,而是‘协助公务’了!”
而最兴奋的莫过于叶瑾。当她听说格物院有了能看清月亮和星星的“千里镜”后,立刻缠着叶明要看。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叶明带着叶瑾,以及宋应文、林文博,登上了格物院特意搭建的简易观测台。
透过那还略显粗糙的千里镜,叶瑾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环形山,不再是记忆中那轮光滑无暇的玉盘。
“三哥!月亮……月亮上面怎么有那么多坑呀!好像被什么东西砸过一样!”叶瑾惊呼,小脸上满是震撼与不可思议。
林文博在一旁激动地记录着观测到的月貌,喃喃道:“古籍载月中有蟾蜍桂树,今观之,竟是如此荒凉斑驳……格物之器,竟能颠覆千年想象!”
叶明扶着妹妹的肩膀,轻声道:“是啊,瑾儿。这就是观察的力量。我们看到的,可能和我们原来想象的完全不同。但这才是它真实的样子。”
借着钦天监这股东风,叶明知道,格物院终于在这片坚硬的思想冻土上,成功地楔入了一颗钉子。
虽然距离真正的百花齐放还很遥远,但至少,仰望星空的权力,不再被完全垄断。而这,正是他希望点燃的,下一束光。
喜欢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请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