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风波之后,格物院上下愈发谨言慎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二代“瑾车”、廉价黄草纸以及农具改良等“务实”项目上。
《自然格致》启蒙的编纂也转向了更安全的“地象”与“物性”,进展平稳。
然而,叶明深知,思想的藩篱不会因暂时的退避而自动消失。
皇帝那句“需与钦天监多加探讨”,虽是约束,却也未尝不能成为一个突破口。
钦天监垄断着对天象的解释权,若能与之建立某种程度的沟通甚至合作,或能为格物之学,尤其是天文地理方面的探索,争取到一丝合法性。
这个机会,比预想中来得要快一些。
这日,李君泽兴致勃勃地来到格物院,屏退左右后,对叶明低声道:“明弟,有个机会!钦天监那边,近日为测算下一次日食的精确时刻,争论不休,几位博士各执一词,监正老爷子也颇为头疼。孤想起你曾言格物院亦重视观测与计算,不知……你可有法子?”
叶明心中一动。日食预报,正是钦天监的核心职责,也是其权威所在。若能在此事上提供助力,无疑是最好的“破冰”契机。
他沉吟道:“殿下,日食推算,涉及日月运行轨迹之精妙计算,格物院目前于此积累尚浅,不敢妄言能超越钦天监诸位大家。不过……”
他话锋一转:“格物院于算学一道,确有新法,或可助其验算过程更为快捷、精准。”
“此外,我院近来打磨了一些用于观测的‘千里镜’(简易望远镜),虽简陋,但观月察星,或能比肉眼更为清晰,或许能提供一些辅助性的观测数据。”
叶明说得十分谦逊,只提“辅助”,绝无挑战之意。
李君泽了然,笑道:“如此便好!孤便以此为引,安排你与监正见上一面。只说是探讨算学新法,辅助观测,绝不提及其他。”
数日后,在太子的斡旋下,一场非正式的“学术交流”在钦天监的一间偏厅进行。
一方是须发皆白、面色古板的监正以及两位同样严肃的博士;另一方则是叶明,以及被他特意带来的、对天文算学极为痴迷且性格相对……不那么容易激动的林文博。
气氛起初颇为凝滞。监正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两位博士更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
叶明不以为意,开门见山,只谈技术。他让林文博展示了“格物数字”和竖式计算法在复杂乘除、开方运算中的便捷,并提供了几个简化计算的公式思路,基于古代已有的天元术等,但用新符号和算法表达。
起初,钦天监的博士们还面露不屑,但当林文博现场演算一道他们正在争论的、涉及多层开方的日食相关算题,速度竟比他们用算筹快上数倍,且过程清晰,不易出错时。
那几位博士的眼神终于发生了变化。就连一直闭目养神的监正,也微微睁开了眼睛。
“此等算法……确有其便利之处。”一位博士忍不住低声嘀咕。
随后,叶明又献上了格物院最新打磨的两架“千里镜”。这玩意儿原理不复杂,但镜片的磨制却需要极高技巧,格物院的工匠也是失败了许多次才得到勉强可用的成品。
监正亲自走到窗边,举起千里镜望向远处宫墙的脊兽,原本模糊的轮廓瞬间清晰,他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