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虎贲郎中 > 第696章 稷山盗现(第2页)

第696章 稷山盗现(第2页)

她继续道:“我在冀州见过一个老兵,断了一条腿,靠编草鞋度日。他说他不怕死,只怕被人忘记。你们怕的也不是死,是被这个国家抛弃。可真正的国家,不该是庙堂里的几个人说了算,而是像你们这样流过血的人,也能坐在议事厅里说话的地方。”

人群中有人抽泣,有人低头抹泪。

三天后,李横率众归降。他亲手交出兵符,跪地叩首:“我错了。我不是为了百姓,只是为了自己不甘心。”

蔡琰扶起他:“知错能改,便是新人。从今往后,你也是永昌的一员。”

此事之后,天下再无大规模兵变。各地老兵组织“归田会”,互助垦荒,共建村落。政府亦加快落实退役安置政策,三年内建成“老兵新村”一百零八座,每户授田三十亩,配建学堂、医馆、织坊。昔日战场上的虎贲郎,如今成了田垄间的带头人。

与此同时,技术革新悄然改变民生。

敦煌民器局匠首鲁智带领工匠团队,改良犁具,发明“双牛牵引式深耕犁”,使耕作效率提升三倍;又结合西域传来的水力知识,建造“踏车引渠系统”,让干旱之地也能引水上坡灌溉。这些成果通过义学网络迅速传播,十年间,河西走廊粮食产量翻了一番。

航海方面,辽东船帮在原有基础上设计出“六桅广船”,载重可达千石,配备罗盘与风帆调节装置,实现远海航行。他们开辟了从登州直抵倭国南部的新航线,带回稻种、硫磺与铜矿,同时也将《宪章》译本、造纸术与铁器技术输出海外。

最令人惊叹的变化发生在教育领域。

随着“全民识字运动”推进,各州县普遍建立“夜读堂”。农闲时节,男女老少提灯赴学,由退休教师或通文墨的村民授课。教材不再局限于儒家经典,而是涵盖算术、地理、农事、卫生常识等内容。甚至出现了专为盲人刻写的凸点竹简,以及供聋哑人使用的手势符号图谱。

某年冬,洛阳举行首届“民间策论大赛”,不限身份,凡有志者皆可提交治国建议。参赛作品多达三千余份,其中竟有一份出自十岁幼童之手,题为《论雨水收集与抗旱》,图文并茂,逻辑严密,令考官惊叹不已。献帝亲自接见该童,赐名“雨生”,并下令将其方案纳入地方水利规划。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支撑??那就是吕哲留下的精神遗产。

人们不再追问“吕哲在哪”,因为他们发现,每当有人坚持说真话、为民请命、拒绝屈服于强权时,那个人身上就有吕哲的影子。

建安九年秋,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在荆州爆发。症状为高热、咳血、肌肤溃烂,旬月之间死者逾万。官府封锁消息,企图掩盖真相。然而,一名年轻医女冒死逃离疫区,带着病患样本与记录奔走千里,最终抵达敦煌义学求援。

此人名叫柳含烟,乃吕哲早年收养的孤儿之一,自幼习医于蔡琰门下。她将疫情如实上报,并呼吁启动《永昌防疫章程》第三条:“遇大疫,信息不得隐瞒,物资须全国调配,医者自愿集结救援。”

响应者如潮。

酒泉派出五十名医师,携带艾草、雄黄、麻沸散;蜀中送来百担生姜、花椒、蜂蜜;江南船队运来大量石灰与消毒陶罐;长安太医署更是打破陈规,允许民间医生参与诊疗方案制定。短短一个月,一支由三百余名医护组成的“白衣义团”赶赴荆州,在重灾区设立隔离棚、煮药汤、教百姓熏屋洗手。

柳含烟日夜奋战,最终研制出“清瘟饮”,配合通风、隔离措施,成功遏制疫情蔓延。事后统计,此次抗疫共救活两万余人,创历代防疫之最。

她在总结报告中写道:“我们战胜的不仅是疾病,更是恐惧与谎言。当信息公开、协作无私时,死亡也无法阻挡希望的脚步。”

这句话后来被镌刻在敦煌医学堂门前石柱上,与“理性、良知与爱”并列。

岁月流转,光阴如河。

三十年后,曾经参与第一次民议大会的老代表大多已逝。他们的名字或许未载史册,但他们种下的种子早已开花结果。孩子们在学校朗读《宪章》第六愿:“每个人都有尊严地活着的权利”,老师不再解释这是谁说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

某年清明,一群少年自发前往祁连山祭拜吕哲故居。归藏庐依旧矗立,屋前桃树年年开花,案上那盏油灯也被后人换成长明琉璃灯,永不熄灭。他们在庐后立碑,上书:“此处无人长眠,因他的心活在我们胸中。”

当晚,山风骤起,吹动檐角铜铃,叮咚作响,宛如回应。

而在千里之外的洛阳,新一代民议大会正在召开。主席台上坐着一位年轻的女代表,来自交州儋耳,皮肤黝黑,赤足登台,说的是俚语方言,却通过翻译筒清晰传达她的提案:“请允许海岛渔民组建自治联盟,共同管理渔场资源。”

台下掌声雷动。

会议结束时,天空忽然放晴,一道彩虹横跨太学屋顶,恰好落在“民愿碑”上方。人们仰头凝望,久久不愿离去。

那一刻,没有人提起吕哲的名字。

但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那个始于玉门关外、燃于祁连雪山、终成燎原之势的火种。

风仍在吹。

它穿过学堂的窗棂,拂过田野的麦穗,掠过码头的帆影,抚过法庭中平民挺直的脊梁。它不说话,却诉说着一切。

它告诉世人:真正的永昌,从来不靠一个人的光芒,而是千万普通人敢于抬头看天、伸手握权、开口说话的勇气。

而这勇气,一旦觉醒,便永不熄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