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长长的队伍,一步三回头,撤离了这座辽河上的京都。
虽然这几年,一直是燕郡压着辽京打,
单就城池规模而言,燕县比不上辽京的两分。
三十几年的时间,足以断掉故乡的一切,
也许当年这些来辽阳的高句丽人,都是山城里的富户,
但如今回去,他们即将变成赤贫之人。
高句丽国家层面的失败,是底层庶民无法抵挡的,他们对未来充满担忧。
在千山山脉,耕地稀少。
他们没有土地,再多的金银也会用完。
而在农耕文明时代,土地都是非卖品,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北风呼啸,数支悠长的队伍,凄凄惨惨的踏上辽道,淹没在茫茫大雪中。
几里之外,辽河西岸大营,
与辽京城池,数支稀稀拉拉的民众队伍不同。
这些迁徙的兵马,身覆甲胄,脚步相对整齐,
但即使兵备不错,组织还算完整,
他们的深棕色旗帜,却歪歪斜斜,人也垂头丧气,
高句丽军队的精气神,已经全部被铁血名将杨延,埋葬在了盘州边境的雪地里。
这是一场兵力差距不大的决战,
高句丽十三万主力军,配合一些卫戎兵卒,共计二十一万雄兵。
一支这样军队,哪怕放到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是一股恐怖的力量。
赵国以玄武军杨延为主帅,
集合了玄武、朱雀、赵王五营,主力精锐六万,二线郡兵十万,大约十六万军队。
不管怎么说,二十一万打十六万,优势都应该在高句丽。
在乙支文德的谋划中,即使不能战胜赵军,
只要能打成平手,赵军都将陷入辽东战争泥潭。
他们的大后方在北疆,粮道何止万里。高句丽就在家门口作战,根本没什么消耗。
可以说,高句丽一方占尽了战争的主动权。
但双方辽河以西,一场决战打下来,
高句丽的将领们都沉默了,
他们知道,不可能守住辽东平原,几番商议,只能撤离辽京了。
辽河东侧,高坡之上,高句丽大纛耸立于此。
北风呼啸,战旗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