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东战场,
赵国与高句丽形成了两个极端。
赵帝周云深知灭国高句丽,将是一场攻坚战,必须将辽民的力量同化。
至少,要让周边的民族、猎户、庄堡,不能成为赵军的阻碍。
所以,真正的战争尚未开始,赵国就已经在治理大凌河以东,至辽河以西的广大地域了。
甭管对方什么人,室韦也好,楚人也罢,甚至高句丽人。
只要是人,赵国就要。
辽东平原太大了,赵帝周云深知此地的潜力。
就算填进去几百万人口,那都看不见影子,
只要管理的好,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都是赵军的战争后劲。
而与赵军不同的是,
扶余人后裔建立的高句丽,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的大溃败。
--------------
自古天下虽幅员辽阔,
东西南北各数万里。
大江湖泊,山河险阻,丘陵平原,城池多达数千。
但这王气,却是极不公平的。
在中原,长安洛阳,建业成都,这些城池历来都是王朝龙兴之基。
而在辽东,最重要的城池,
无疑是横贯在辽河之上的北都,辽阳。
它是辽、金、清,三个王朝最重要的关外城池,在地缘政治上,历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掌控了辽阳,就等于掌控了辽河平原,进而掌控了辽地。
因为从军事上讲,辽阳是辽东唯一能承载容纳几十万大军的后勤据点。
拥有它,进可攻退可守,在军事上会占据极大的优势。
然而此刻,这座被高句丽占据了几十年的辽东重镇,
似乎迎来了它的黄昏,
辽京巨大的城郭,在残阳下,黯然失色。
西霞漫天,深棕色的高句丽军旗,显得异常灰暗。
昔日,井井有条的大将军府,此刻人来人往,一片狼藉。
到处是烈火,到处是滚滚的浓烟,高句丽军队在有计划的烧毁这座城池。
撤退了!
数以十万计的高句丽人,拖家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