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的人开心了,阎王爷走了!
他们认为是他们胜利了。
一个代户部尚书在尚书这个职位,加上休假的那几日连半个月都没到。
如果不是欢呼不好,户部的这群人都准备大声喝彩了。
在这件事里,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温体仁成了仗义执言的典范。
他也因为这件事声名鹊起。
没有人知道,叶向高在得到消息后脸有多黑,他才把推举余令为翰林院学士的折子写完。
本来可以把余令束缚在这京城里,老老实实的当个文官就很好了。
谁知道蹦出来一个猪队友!
踩着同僚的肩膀往上爬是官场惯例。
把余令代尚书一职拿走,那就要论军功了。
如今的大明朝廷处于三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萨尔浒之战让能打仗的将领死了一大片。
所以,朝廷需要树标杆提拔将士。
沈阳的大胜得到各方认可,辽东发来的最新消息是建奴开始在抚顺一带挖掘壕沟了。
可想而知余令的军功有多重。
温体仁还得意呢!
“你他娘的知不知道因为你的折子让所有官员不得不接受余令的军功。
还识大体呢,温体仁你识个狗屁的大体!”
叶向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骂人。
他觉得文人不接纳余令是大错特错,这或许就是余令故意的。
不接纳就等于把余令推向了掌权的将军。
叶向高有苦难言。
他觉得最不该的事情是让钱谦益去辽东。
可惜他那时候并未在京城,神宗驾崩后他被先帝召了回来,他回来的时候钱谦益就已经不在京城了。
所以,让人恼恨的就是这一个点。
戚金老了,告老的折子内阁已经票拟,正在走司礼监披红。
秦良玉是女将,只能在爵位和恩裳一事上做好就行。
可余令不能这么简单。
有钱谦益随行,想在余令军功上动手必须先动钱谦益。
可如今怎么弄钱谦益,营地里出来逛街的秦人亲切的称呼他为钱文宗。
文宗啊,这还是外人的认可,不是自己在那里自吹自擂。
钱谦益还是自己推举出来的东林魁首。
所以,余令的军功不但不会有一丁点的折扣,还必须以高规格来。
一个恩科状元出来的文人,手握地方行政大权。
叶向高觉得这是在玩火。
可如今没法了,群臣厌恶余令跟皇帝走得近,不断的给他压力,一旦掩不住了,反弹了,那真的是灾难。
“温体仁真是个蠢货。”
无论是温体仁抓住了这次机会往上爬也好。
还是温体仁是真的看不惯余令在户部的所作所为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