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带着军火库到大明全文免费阅读 > 2133吴带当风二(第1页)

2133吴带当风二(第1页)

“肯定是真迹啊”杨凡点头道,“我的药水可以把壁画的矿物颜料粘下来一层,这就是原来的壁画,怎么不是真迹呢。不过不能复制太多,因为壁画会逐渐变淡,最后就没灭不清了。

后世好多唐画,经常碰到完全一样的两幅。就是这么弄得。都是用化学药品喷涂后,用宣纸贴上去,复制下来的。这种真迹拍卖会是认可的。因为画的颜料,技法都是原来石壁上的。这就是真的。

装裱师傅们等画干了,立刻就开始在旁边的帐篷里装裱。裱画怕风,所以必须在帐篷里弄。有一点风就会鼓起来,导致装裱失败。

一个时辰后,高地下面已经堆积了好多多的壁画石板,唐代建筑构件,好多的犍陀罗风格的佛像造像。还要很多的各种雕塑。

甚至发现了一些汉代的瓦当。上面用小篆写着“大汉天子万年”、“千秋万岁”、“长乐未央”、“永受嘉福”、“与华无极”字样。可见汉代这里就有驻军和官署。

铁器和青铜器也挖出来很多,各种竹简牍也堆成了小山。杨凡简单看了几支,都是审判文书、屯田、军务、借贷、婚契、家书、过所。。。。。。和居延汉简内容差不多。

这些东西杨凡虽然没兴趣,但他也知道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汉唐时期的原始资料。记录了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真实信息,有极大的研究价值。还有好多杨凡看不懂的吐火罗文、波斯文等文字残片。

其中卢文用于书写犍陀罗语,起源于西北印度较多。回鹘文在粟特文基础上发展,用于佛教经卷和日常契约也有很多。

杨凡下令吹去灰尘,简单清洁后装箱。杨凡打算都运回现代去。这些可都是中亚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故土的证据。

杨凡打算,先运回国内,让国图、故宫、国博的专家先挑,一级文物捐献给国家。剩下的允许拍卖的交给宝丽,让管总去拍卖。这些东西尽管出土在国外,但很多属于国宝级文物,还是需要国内专家甄别一下的。

直接都给卖了不合适。就当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了吧。

这些建筑构件和石雕、木雕在杨凡看来都是些破烂。可是国内专家们看来都是好东西啊。

城外还有墓葬区,杨凡不打算挖了。他始终认为,挖人家坟墓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即使打着考古的名头也一样。

灰坑垃圾堆倒是可以挖一挖。那里边好东西不少。里耶秦简不就是灰坑里挖出来的吗。

这时候,书院的副教授贾旭慌慌张张的跑了出来,一脸惊喜的说道:“老爷,刚才那副拓印下来的画裱好了,那个印章我们认出来了。是吴道子的。吴大师来过西域,还在这里给佛寺画了壁画。”

杨凡一愣,他知道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受到西域艺术影响,例如尉迟乙僧唐代画家,来自西域于阗国的绘画技法可能对其产生过间接影响。

但这幅壁画有浓郁的犍陀罗艺术风格。但同时也有唐画风格。

他本来以为是大唐来的画师长期在本地,风格受到了本地的影响才画的,没想到居然是吴大师的作品,这下子赚到了。

吴道子早年贫困潦倒,为了养家糊口**找活计,给寺庙,家庙,公共场所作壁画谋生。早年他就是一个出身社会底层的画匠。

他是发迹了之后才开始在?帛上作画的。早年作品都是笔画。看来他生活所迫,从来过安西都护府讨生活过。毕竟现代出国劳务输出也赚的比较多。

涂山雀跃道:“天啊,吴带当风哦,居然在这里找到了画圣的作品,真是太好了。老爷老爷,这幅画您送我好不好嘛。”涂山摇着杨凡的胳膊撒娇。

杨凡被她摇的和不倒翁似的,很快就受不了了。

其他夫人们立刻眼里露出了幽怨的眼神,这种好东西可遇而不可求,是可以传给子孙的好东西。可是她们又不敢和夫人争。

整个大明明确是吴道子画的真迹,只有一副,据说还是在宫里。就是《送子天王图》。

这幅画是吴道子的传世名作,题材源自佛典《瑞应本起经》,描绘释迦降生场景,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是清末被日本人弄走的。

杨凡知道的还有徐悲鸿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这是现代国内唯一没有争议,公认的画圣真迹。

《地狱变相图》《孔子行教像》等已佚失,大明仅存宋代摹本。《宝积宾伽罗佛像》一直未见于明代,可能是现代才发现鉴定出来的。

其他的就是壁画多些。《天宫图》是吴道子壁画的代表作之一,位于河北曲阳北岳庙的德宁之殿。画分为东壁的《云行雨施》和西壁的《万国咸宁》两部分。

杨凡大手豪迈的一挥,说道:“接着拓印,一人一副,人人都有。”

夫人们顿时雀跃起来。

小娘皮立刻说道:“老爷老爷,我要喝头汤。第一幅给我。”

刚才老爷可是说了,这种方法虽然拓印下来的都是真迹,可是越搞越淡,最后壁画就消失了。她可是当家夫人,她要最好的一副。

古代的壁画都是矿物颜料,浓墨重彩,下料很厚的。拓印二十份问题不大。这东西拿回国内去,肯定是一级文物,敢卖是要踩缝纫机的。

估计管总也不敢上拍,十有八九被某个国家博物馆直接申请财政资金,上拍前就买走了。

贾旭赶紧问道:“老爷,那拓印多少份为止。”

“夫人们一人一份合计十份,我留两份。给书院一份,家庙一份,将来平儿娶妻,在留一份聘礼吧,一共十五份。几块石壁粘接好,整体用角钢铆接固定住运回新城杨府珍宝阁去收藏。”

夫人们闻言人人高兴起来,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这可是大明只有皇宫里才有一副的画作品呢。

两位小郡主有些不明所以,公主小声给她俩解释。说明这东西的珍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