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堂上也有护卫,那站着的是锦衣卫。
这些其实并不陌生,只不过万历爷那会儿朝会少,如今的大家会觉得有些不习惯。
其实自大明立国以来,朝堂上的护卫一直都有的。
熊廷弼到了,内阁的众人一静,姚宗文冷哼一声以示不屑。
余令的一封折子,如今让熊廷弼回来了!
姚宗文突然觉得陛下真是一个聪明人!
左光斗笑着把两份折子递给了他,熊廷弼慢慢的看,逐字逐句的看,一边看,一边在脑子里思量。
他看的很慢,众人也不由的看向了他。
他比在座的所有人都懂辽东,比在座的所有人都懂军政。
当看到是客军去袭营而不是辽东铁骑的时候……
熊廷弼有些喘不过气来。
怎么敢啊,怎么好意思啊?
客军就好比家里盖房子来的亲戚,可以让亲戚干活,但不能让亲戚去干重活啊!
这次这么干了,就等于断了下次客军帮忙的路。
人家是去帮大忙的,不是说去送死的。
赢了本地驻军享受各种封赏,客军虽然也有,但他们要回家啊!
一样的军功,谁吃的多,这不一目了然么?
但看到三支客军联手袭营,继而分开斩杀建奴,数千人撵着数万人跑,打的数万人没有还手之力……
熊廷弼突然在内阁里放声大笑了起来。
他记得余令说过,他一定要化解戚家军和白杆军的矛盾。
他说男人化解矛盾成为挚友最好的方式就有四种!
数年苦读的寒窗之谊!
战场上的生死与共,共患难的战友之情。
一起逛过窑子的“战友”情!
最后一个是蹲坑之情!
这些余令真的跟熊廷弼见过,戚家军来了余令是真的这么做过。
别人不迎接,余令拉着钱谦益一起去迎接。
等熊廷弼走后,余令还准备了联谊同乐。
唱歌,茶话会,扳手腕大赛,摔跤大赛等等……
还真别说,这抄的作业就是好使。
打了几次草原鞑子的“草谷”,一起拉了几次屎之后大家就熟了,间隙突然就没了。
至于拉屎为什么一起……
余令给的理由是必须一起,万一有狼怎么办,万一有敌人偷袭怎么办?
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小心思。
法子是抄的,但真好用,果然是有门道。
望着信里描绘的建奴如被驱赶的羊群一样到处跑,慌忙不迭地跳河逃命,在浑河边立起一座大大的京观……
熊廷弼站起身,大声道:
“好样的,好样的,报仇,报仇了……”
皇帝来了,群臣开始见礼,熊廷弼慌忙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