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宗文不知道,他弹劾熊廷弼的折子已经到了内阁,并点燃了“战火”。
没了万历信任的熊廷弼辽东经略一职摇摇欲坠。
要想罢免熊廷弼,就得选一个继任的人。
继任的人不但政绩要好,而且还要懂军政,御史擢右佥都御史袁应泰成了最热门的人选。
袁应泰履历璀璨夺目。
在政绩方面,他是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担任临漳知县时,筑长堤四十余里,凿太行山引沁水入水渠,灌溉数万顷农田,活民无数。
在军政方面他也不弱。
万历四十七年,袁应泰任永平兵备道,负责训练军队、修缮城防,为辽东提供粮草,做事滴水不漏。
这些政绩都是实打实的,他被提出来能让人心服口服。
袁应泰是东林人,东林人拼命把他举在前面。
一旦浙党把熊廷弼从辽东赶走,袁应泰担任辽东经略十拿九稳。
因为,朝堂上找不出来一个比他更优秀的人。
为了人选,朝堂乱成了一锅粥。
没有人明白打仗和政绩是两码事,袁应泰的政绩耀眼,的确是能吏,干吏,谁也否认不了。
可他从未带兵杀敌过。
党争一旦开始,哪有人还会去细细地思考这些。
只要权力到手,我能压你一头,他们可不会去思量这些。
真要知人善任,辽东也不会变成这样。
辽阳城又开始下雪,正在写信的钱谦益抬了头,搓了搓手后继续写。
他也是第一次来辽东,身为南方人的他也怕冷。
望着余令开始给他煮姜茶,他倍感欣慰。
低下头继续写,文人心思在作怪,他在信里不敢自夸。
于是他就使劲地夸余令,直接将余令推崇为“治世能臣”!
他,钱谦益只不过是一个发现人才的人。
“山君,辽东这摊子结束咱们也该回去了,前几日听你不停的念叨也不知道夫人生了男娃女娃!”
余令警惕道:“做什么?”
“通家之好如何,儿子我有,女儿我也有,没有我再要一个,时间来得及,你家孩子大一点我不嫌弃!”
“嫌弃?我家孩子可是亲生的!”
钱谦益胡子猛地一翘,怒道:
“呸呸呸我就说了你没把书读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啊,你家亲生的,我家就不是亲生的,我家的都是我从大街上捡来的?”
“我就是捡来的!”
钱谦益深吸一口气,他娘的,怪不得肖五说话气人,原来源头在这里。
一样的口气,一样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死样子。
“定娃娃亲你不觉得残忍么?
别瞪我了,孩子的事情还早,我也不打算管,将来若是互相对眼了,我什么都不会说!”
“奇怪的论调,你家根子浅,不说跟我,跟别人联姻是最快的扎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