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魏晋不服周全文 > 第191章 宾客与菜单上(第2页)

第191章 宾客与菜单上(第2页)

全场沉默片刻,继而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三日议毕,投票以木牌投入铜箱,当场计数:支持“民心即正统”者占七成二,主张“恢复晋室”者不足二成,余者弃权或模糊不清。

王衍亲自主持结案,宣读决议:“江左政权合法性源于治理成效与万民认同,非依附于一家一姓。自今日起,凡参政者,不论是否宗室,皆须通过科考、考核、民意三重检验。司马承仍任太常博士,但其所倡复辟之议,不予采纳。”

司马承当众长跪,叩首道:“学生愚昧,今始知大道所在。愿终身研习新政,助监国推行仁治。”

王衍扶起他,只说一句:“你能醒悟,便是国家之幸。”

******

此后月余,新政持续推进。户曹依据《均输法》完成首次跨郡粮调,吴兴旱灾得解;工曹在京口建成浮桥三座,日渡流民逾五千;巡江营扩编至两万人,配备新式强弩与铁甲船,沿江设哨十二处,江北游骑再不敢轻犯。

最令人振奋者,乃“归义营”改制成功。周默率“江北游击军”深入淮北,联合白首军赵固,奇袭石勒一支运粮队,焚其辎重三百车,斩将一名,自身毫发无损。捷报传来,建康全城燃灯三日,孩童争唱新谣:“江南兵,不用多,一夜烧断胡虏锅!”

与此同时,西域商队密报抵达:拓跋部已接纳右贤王,且愿与江左互通使者。更惊人的是,右贤王竟说服拓跋首领派出百人使团,伪装成商旅南下,欲与江东缔结盟约,共抗刘渊与石勒。

王衍立即下令,由虞预主持接待事宜,选址于京口之外十里设“北使驿馆”,严禁泄露身份,一切以民间交往名义进行。他又亲拟《南北通好约议》草案,提出“互市通商、情报共享、战时呼应”三大原则,并许诺每年输送丝绸五万匹、药材三千石,换取北方战马与皮甲。

顾荣担忧:“此举若被羊暨侦知,恐引大军压境。”

王衍冷笑:“他若敢来,正好试试我们的新防线。”说着指向地图,“你看,京口、广陵、合肥三地已成犄角之势,水陆军合计八万,又有归义营牵制其后。他北有慕容?虎视辽东,西有李特割据巴蜀,焉敢孤注一掷南下?”

果然,数月间北方局势剧变。羊暨试图征调徐州豪强共伐江左,却被本地大族抵制,称“不愿再战,只求安土”。青州段匹?败于刘琨余部,退守孤城;河北饥荒蔓延,数十万流民南逃,沿途多投白首军庇护,队伍膨胀至十万人,竟打出“奉江南正朔”旗帜。

王衍闻讯,感慨不已:“天下人心,正在一点一滴转向我们。”

******

冬十月,一件意想不到之事发生。

大秦学者欧律斯提尼在观测星象时发现,岁星(木星)运行轨迹与中原历法记载出现偏差。他大胆提出:“天行有常,然测算需精。若用新法修正,可提前三年预测日月食。”

王衍大喜,召集太学所有天官、算学家共研其说。经三个月反复推演,终于制定出《乾元历》,比旧历精确近十倍。颁行之日,王衍亲赴天文台点燃烽火,向全国传递新历数据。

百姓初有疑虑,直至次年三月十五,朝廷准确预报日蚀时间,分毫不差,举国震惊。老人纷纷传言:“连太阳都听建康的话了!”

更有边地蛮酋遣使来降,言:“闻尔国能控天地阴阳,必得天助,我等愿纳贡称臣。”

王衍却不骄不躁,在《政典补遗》中写下:“科学非神术,乃格物致知之道。凡我子孙,当勤学深思,莫迷信谶纬,勿滥用天象惑民。”

******

永康六年元日,风和日丽。

王衍再度登上太学高台,宣布启动“千村计划”:选派一千名优秀青年士人下乡,担任“屯田指导使”,协助安置流民、兴修水利、推广新稻种与纺车技术。每人任期三年,期满考核,优异者可直接提拔为县令。

袁熙名列首批名单之中,将赴鄱阳湖畔一个小屯垦点任职。临行前夜,他来拜别王衍。

“害怕吗?”王衍问。

“怕。”袁熙坦诚,“怕做不好,辜负期望。”

“那就对了。”王衍微笑,“真正该怕的不是失败,而是自以为无所不能。你要记住,治理一村,如同掌舵一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唯有谦卑务实,方得始终。”

袁熙含泪拜别。

数日后,第一批使者出发。他们穿着粗布衣裳,背着农具书籍,徒步走向田野乡村。沿途百姓夹道相送,孩童追逐欢呼。有人看见,一位老农颤巍巍地跪下,磕头道:“终于有人回来种地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