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几乎住在了工坊,亲自监督每一道工序。
当第一把夹钢横刀出炉时,他亲自操刀试斩。
寒光闪过,碗口粗的木桩应声而断,刀口丝毫未损。
"
再试!
"
叶明又连续劈砍二十余次,刀身微微发热,但既无卷刃也无变形。
围观的工匠们发出欢呼,孙老锤老泪纵横:"
老朽打铁四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宝刀!
"
新型铠甲的制作更为复杂。
胸甲部分需要精确的弧形,叶明设计的冲压模具派上了大用场。
当第一套成品组装完成时,所有人都被它的轻便和坚固震惊了——总重不到二十斤,却能让穿戴者灵活奔跑,普通刀剑难伤分毫。
"
来,试试这个。
"
叶明让人取来突厥样式的狼牙棒,命一名壮汉全力击打铠甲。
沉闷的撞击声后,铠甲凹陷了一小块,但内里的稻草人躯干基本完好。
"
实战中可能会断一两根肋骨,但不致命。
"
叶明检查着损伤处,"
下次再加一层缓冲内衬就更好了。
"
最令人称奇的是叶明设计的"
模块化"
理念。
铠甲各部件可以快速更换,战场上哪块损坏就换哪块,不必整件丢弃。
武器也同样,刀柄、护手等部件标准化生产,可以随意组合。
一个月后,首批三百套新式装备秘密运往边关。
叶明特意写了一本详细的使用保养手册,连同几种备用部件一起送去。
他相信以大哥叶秋的眼光,一定能充分发挥这些装备的优势。
果然,半月后就收到了叶秋的回信。
信中字迹潦草,显然写得很急:
"
小弟神技!
新甲轻便如衣,刀剑难伤;新刀连斩敌刃而不损,将士们爱不释手。
突厥近日来犯,我军着新甲持新刃,斩首千余而自损不足百,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