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个月服装厂就给放假了。
金穗先是抽空回了趟家里,和两个弟弟妹妹一起给家里做了大扫除。
春联都是金穗写的。向父上镇上买的红纸,借的祠堂里的笔墨,在祠堂里写的。
村子里的人见金穗这一手毛笔字写的好看极了,纷纷央求金穗也帮自家写,脸皮薄的都会给几颗鸡蛋或是直接给五毛一块的,有的脸皮厚的想要白拿金穗也没有拒绝。
毕竟村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向父向母还得跟这些人打交道。
最后金穗好歹还赚了五块钱、一筐鸡蛋、四颗柚子、一袋橘子。
向母向父都不知道金穗会写毛笔字,毕竟以前都让村支书帮写的。
金穗敷衍说以前上过学校的书法课,父母对此也深信不疑。
年前半个月,金穗还拿出一百块钱来置办年货,给向母向父一人买一件新外套和新棉鞋,买了一些肉菜水果以及小孩子爱吃的饼干糖果。最后等接到了放假的金薇就和她一同回了村子。
见女儿买了这么多东西,但也是女儿的一片孝顺,向母不好责备,便没说什么。
除夕前四天,远在北京读书的大姐向金霞汇来了两百块钱,并来信说今年在要外面打工挣生活费,就不回家过年了。
向父向母虽然没说什么,但肉眼可见的失落。
这个时代,回家过年还是最主流的习俗,是每个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无论走的多远,过年必定要回到父母身边享受团圆。
金穗其实也理解大姐,这个时候京九铁路还没通呢,从北京到这边还没有铁路线,要回来必定长途跋涉还得花不少钱。
但她也知道,游子远行,父母盼归。
去年过年向金霞是除夕当天回来的,在家里也就待了三天就回省城了。
一年没有见大女儿,当父母的自然是思念。
好在向家儿女多,向金霞不回还有四个孩子在身旁陪着呢。
金薇得知大姐金霞今年不回家过年,心里微妙的怨气又增加了一点。
她不敢和二姐说大姐的不是,于是跑去和四妹吐槽大姐:“大姐也真是的,谁都知道咱爸妈最疼她,过年也不回来看一下!”
金葵听了没说话。
她比大姐小了十岁,能记事的时候大姐已经读初中了,等她上学的时候大姐已经去市里读高中了,一个月回一次家。
她对大姐的记忆虽然比向恒山多,但是对比三个姐姐来说依旧是最少的。
金葵对大姐本来就没有什么感触,听到金薇的这些话,金葵心里对大姐的感观自然变差了一些。
但她习惯将话闷在心里,不像金薇倒豆子一样一骨碌说出来。
。。。
大姐不回家,但这年总是要好好过的。
除夕当晚的年夜饭金穗从下午就开始忙碌了起来,金薇和金葵打下手,向恒山负责洗碗端盘子。
今年的年夜饭是向母生病以来过的最丰盛的一次年,下午杀了一只老母鸡,煲了一锅鲜美无比的鸡汤,鸡肉炖的烂烂的,吃的向恒山满嘴流油。
厨房房梁上挂了快一年的腊肉也终于上了餐桌,尽管金穗觉得这腊肉会吃坏肚子,但丢掉一定会遭父母数落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