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余令也觉得自己休息好了,不去户部看看有点不合适了。
哪怕自己根本就不想去户部,可该做的样子还是要做的。
昨夜的京城下了一场急雨。
准备去户部当差的余令也终于看到了蓝天,走在路上泥土的味道不断冲入鼻腔。
有土香,也有尿骚味。
余令对户部其实没抱多大希望。
自己遇到的每个官员,甚至连城中百姓都知道户部穷的什么都没有,那大大的库房成了老鼠的家。
在家这几日,余令又翻阅了很多书籍。
大明六部的堂官很多其实是被底下的官员给架空了。
按照标准,成为户部堂官通常从本部的主事开始,逐渐晋升为员外郎。
这个晋升过程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在同一个部门长期任职,才能全面了解部务,不会受到底下书吏们的操纵。
空降下来的最容易被架空。
对部务不熟悉,一切案牍文件自然倚重书吏。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基层干吏才是大明王朝的基础。
因为很多事情真的就是他们在做,在协调。
所以,才有了经典的“铁打的书吏,流水的堂官”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只针对户部,对其他的五部同样的好使。
这也不是官员排外,而是真的隔行如隔山。
余令没来,户部的官吏却在时时刻刻等待着。
为了摸清楚余令待下官是一个什么样的性子,户部的这群官吏还特意花钱办了一场聚会,请翰林院的那帮文吏看了攒劲的歌舞。
因为这群人在余令手底下当过差。
不问还好,这一问直接把众人问出的心神不宁。
因为余令在沈阳城里和御史发生过冲突,抠人嗓子眼。
风头正旺的苏怀瑾都被他吊起来打过。
再想到余令在朝堂上动手打人,众人瞬间觉得余令根本就不是一个读书人,而是一个暴躁的将军。
对付将军,文人可不怕。
可大家都怕余令这样的。
因为如今朝堂上都承认余令是一个读书人,不承认他是一个领兵的将领。
如今,自己等人成了下属……
房正是户部的是一文吏,举人出身,使了钱和靠着祖上的关系才在户部里混了一个闲职,跑腿是他的主要工作内容。
冬日给火盆加炭,平日给堂官添茶倒水。
因为他不善言辞,在全体同仁的“举荐”下他成了代户部尚书余令的文吏。
房正知道,他成了“替死鬼”!
房正知道,这群人害怕余令。
房正还知道,余令在户部干不长,按照朝廷的惯例,说不定在某个时候余令就被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