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皇手持茶盏,指尖轻轻着温润的瓷壁,姿态闲适优雅。
他瞥了一眼马瞻,微微一笑,打破了沉默:“马先生在为书院前程忧心?”
马瞻收回目光:“书院遭此变故,齐师兄唉,失了七十二书院的位置,着实令人心忧。”
崔明皇轻轻吹开茶沫,啜饮一口,语气平和: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山崖书院失了七十二书院之名,未必全是坏事。至少,一些不必要的关注和压力,也会随之消散。”
他放下茶盏,看向马瞻,目光显得真诚:
“书院根本仍在,学风犹存,此时正需一位能稳住局面、潜心治学之人执掌门户。依崔某看来,马先生身为文圣弟子,德才兼备,又于书院危难之际不离不弃,实乃接任山主的不二人选。”
马瞻闻言,眼神微动,袖中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山崖书院山主之位,即便失去了七十二书院的名头,依然是天下读书人敬仰的崇高位置。
尤其是山崖书院本就是他师兄齐静春建立,如今文圣身死,文脉倾颓,若是他能够继承文脉遗产,施展抱负,他日振臂一呼,重振文圣一脉
对他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马瞻沉吟道:“崔先生过誉了。马某才疏学浅,恐难当此重任。何况书院经此重创,百废待兴”
崔明皇笑容不变,声音压低了些许,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意味:
“马先生过谦了,只要马先生有意,崔某或可从中斡旋,助先生一臂之力。想必文庙诸位贤达,亦乐见山崖书院由齐先生嫡传接手,重归正轨。”
马瞻心跳悄然加速。
崔明皇却话锋一转,似不经意地提及:“不过山崖书院自是清贵之地,可落在大隋莽荒之地,只怕未来几年免不掉些许坎坷。”
马瞻又何尝不知,也是一声轻叹。
崔明皇指尖轻点茶几,目光略带深意地扫过马瞻。
“其实以马先生的才能,未必没有更好的选择。”
马瞻顿了下,抬眸看着崔明皇。
崔明皇淡笑道:
“大骊王朝正值用人之际,观湖书院身为王朝文脉所系,近年来更是气象一新。陛下求贤若渴,对于真正有才学、识时务之人,向来不吝厚待。”
“有时,选择一方更坚实、更有前途的舞台,于己于人,或许都更为妥当。”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更轻,却字字清晰:
“若马先生有意换一种活法,撇清些不必要的牵扯,以先生之才学品望,崔某或许可在观湖书院为先生谋一席之地。”
“届时,背靠大骊,前程岂是偏安大隋的山崖书院可比?”
马车微微颠簸了一下。
马瞻没有回应,只是端起茶盏,轻抿一口。
崔明皇只是淡淡一笑,丝毫不着急。
变故是在黄昏时发生的。
马车停驻歇息,五个孩童聚在一起,商量一会儿吃些什么。
马瞻取了一本书,言称”师兄遗留手稿“,邀请观湖小君一同观阅。
对于齐静春,崔明皇虽然受奉命为棋子对其布局,却也是颇为尊敬这位文圣嫡传弟子、山崖书院的真正山主。
对于齐静春的藏书也是极为好奇。
随后两人离开车队,寻了一处僻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