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那是你还没有经验。期中考试就是要难,让学生拿不了分。得分低了,后半学期自然就愿意好好学了。
到时候期末就不用海底捞,这不更好吗?”
张忠尧似笑非笑地说道。
徐凌顿时佩服至极,心中不住地赞叹:不愧是老教师!
只是徐凌手中的笔还是有些下不去手,连续出现的零分大题实在有些触目惊心。
你好歹写个公式啊!我万一能给点分呢?
改完试卷,徐凌表示已经尽力了,空白的答卷不可能让我给你写吧。
剩下的就不要怪你们亲爱的的助教了。
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先是实习,后面又是课题组研究,徐凌的心态一直是紧绷状态。
但一想到那些学生得知了自己惨不忍睹的分数后精彩的表情,徐凌的心情瞬间放松了许多。
曾几何时,自己也是及格都困难的人啊!
自己淋过雨,那就要亲手撕碎学弟学妹的伞。
……
小插曲结束,徐凌自然要回归课题研究的正轨上。
aBs桥的检测已经完全结束,这意味着aBs仿真模拟器——aBse已经正式构建。
接下来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探究如何提升pemFc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
徐凌理所当然地拿低温第一个开刀。
为了不增加aBs系统的整体负载,徐凌先要尝试的是改变pemFc的自身性质来适应低温环境。
这又不得不再次回到pemFc的流场和材料问题上。
初代的aBs里的pemFc中流场主要考虑的是水排出和氢气吸收的效率。
所以之前所采取的肺形流场未必还能适用。
徐凌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是否要舍弃一部分反应物分布方面的性能,来换取电池的低温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是换一种已知的流场形态,还是重新设计一个形态。
而对于这些问题,周城康有不同的意见:
“我们现在不要考虑这么多,目前应该做的,是要把当前的aBs各部分能够承受的极限温度找到。”
的确应该如此,徐凌立马明悟。
只有找到现在的极限温度,才能在心里有所预期,对目标提升多少百分比才能有所估计。
而这项工作并不难,唯一需要的不过是工作量,徐凌自然不需要全程参与,倒还借此落了个清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