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诡三国选 > 第3765章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第3页)

第3765章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第3页)

这种手段,怎么是这种级别将领能施展出来的?

曹操深吸了一口凉了的胡辣汤,肺腑间却感觉不到丝毫舒畅,只有一种沉甸甸的滞涩感。

现如今赵云稳住了后方,稳住了军队,稳住了节奏,当他徐徐往南压来的时候,无人可以抗衡……

邺城……

几乎就成为了最后一个防御的节点。

骠骑军斐潜,现在想必就是冲着邺城去的。

因为这几天虽然曹军小部队劫掠河洛的计划被打断了,但是也证明了一点,斐潜的大部队骑兵确实不在河洛。

汉天子刘协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阻挡作用。

这同样也是在曹操的意料之中……

只不过,汉天子这张牌,打出去之后,就成为了『明牌』。

一些狡猾的,投机的大臣百官,也跟着刘协到了汜水关。

曹操不止一次的设想,如果说斐潜真的一时冲动,兴兵直接攻打了汉天子所在的汜水关,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废帝。

在汉代,几乎是一个权臣展示最终底牌,最为强硬的手段。

对于大多数的汉臣来说,『废帝』虽然是大逆不道之举,但是依旧和『弑帝』有着天壤之别。

废帝,挑战皇权秩序,但未彻底否定汉室。

弑帝,则是彻底践踏政治底线。尤其是弑杀已无反抗能力的废帝,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是无可饶恕的『首恶』。

这不再是权力游戏内的操作,而是对游戏规则本身的毁灭性破坏。

斐潜在关中,在河东推行的各种新制度,新法律,新职位,从某种意义上上来说,依旧是属于『权臣』的范围内,所以在山东之中,即便是有人不满意斐潜的做法,但是依旧能吸引一批人投奔到三色旗帜之下。

但是一旦斐潜真的『弑君』了,就意味着斐潜完全不遵守任何政治规则和儒家伦理,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赤裸裸的暴力屠夫。

曹操曾经期待着斐潜『稳』不住,就像是他也期待着赵云『稳』不住一样。

世间人,大多数都『稳』不住的,所以就压不住横财,守不住暴富。

一旦斐潜没能『压』住性子,想要走捷径,所带来的后果,便是彻底的失去其『合法性』。

若是弑君之后,斐潜的任何行为都无法再得到任何道义上的辩护。他从一个『跋扈的权臣』变成了『人神共愤的国贼』。这使得所有反对他的人不仅有了理由,更有了必须诛灭他的道德使命感。

同时还会加速内部瓦解,连斐潜自己的部下,也会因为意见分裂而导致不和,进而引发不安和内讧。就像是当年董卓弑帝之举,让董卓集团内部也产生了严重的道德焦虑和不稳定因素一样。

斐潜已经有『大势』,他完全没有必要再冒着『弑帝』的风险。

历史上司马氏之所以杀曹氏,是因为曹氏政权是曹操在乱世中一手打出来的,功业显赫,部下忠心。司马懿则是通过高平陵之变这种宫廷政变上台,其权力基础更多依赖于权谋和恐怖清洗,缺乏曹操那样的赫赫功勋和个人威望来镇服人心。因此,司马氏对内部的反对力量更为敏感和恐惧。

有了曹髦反抗的先例,司马炎在接受禅让后,对于保留在世的曹魏废帝存在疑虑。虽然曹奂可能无害,但谁能保证他不会成为前朝势力企图复辟的旗帜?司马氏自己就是权臣篡位,他们更深知权臣的威胁。为了杜绝后患,杀害前朝君主,或使其『暴毙』,就成为一种更『安全』的选择。这标志着政治道德从汉末到魏晋的进一步滑坡,权力斗争变得更加残酷和毫无底线。

斐潜需要通过『弑帝』来加强对于内部的震慑么?

显然是不需要的,所以『弑帝』对于斐潜来说,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斐潜最好的举措,就是『避』。

『退避三舍』。

可是光『避』,无疑是消极的,自捆手脚的……

所以斐潜如果真的大军转进冀州,和北域军合击冀州,甚至是轻骑突入曹军腹地,老曹同学就可以施展出其手段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