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牛谷寿本人揣摩闷烧炭炼铁高炉,改碳铁同在一个炉室内的单炉为双炉,分置火室、铁室,令民间冶炼有飞跃式发展,所炼精铁杂质减少,初见钢铁之形。
到如今,有工院学生进一步改良此炼法的鼓风部分,更利于火室中的焰流吹入铁室熔铁。
如此发展,尤为牛谷寿所喜。
相关手段,于修行者而言自是不值一提。
但哪怕是炼气境界的道童,有几个愿意守着一台为凡俗百姓炼铁的高炉?
即便有人愿意,也能凑出相当数量,但可以直接改进高炉工艺,令世俗百姓也能操作,何乐而不为?
这一切铺展开来,继续发展下去,对人间影响,又将何等宏大?
并且许多事情往往并非孤立存在。
冶炼的不断发展,对煤炭原料的开采挖掘,提出更多需求和要求。
而更多优质矿藏的开采发掘,同样反过来不断促进更新工艺的开创。
牛谷寿此前在人间游历时,亲自发掘一大优质煤炭矿藏。
围绕这里,不仅冶铁飞速发展,更有工院学生效仿火山灰烧制用于建筑的全新泥浆。
其实牛谷寿本人早年便有相关研制。
只是他这位大修士做来简单,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做到。
烧制如此泥浆,所需窑温极高,不止对窑有要求,更需要强盛的煤炭火力,与瓷器、琉璃之属相若。
如此,放在以往,于民间而言自然成本奇高,完全派不上预期中用场。
及至牛谷寿和其他人之后发掘开采更优质、低廉、大量的煤炭矿藏,围绕这矿藏,相关泥浆以及冶铁方有正式发展的空间。
纵使如此,亦有交通、运费等方面相关考虑,影响更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但类似种种变化,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在大千世界萌发,数量越来越多,革新越来越快。
新生事物的诞生,有些人欢迎,有些人排斥。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工院方面的玄机观背景,往往引领起风潮。
对世俗百姓而言,有修为的道爷们使用并推广开的新东西,令人更向往,更有信心。
而在近年的新闻,则是开了龙虎山天师府已经过传度的道士转往玄机观工院的先例。
龙虎山天师府自古便是道门圣地,入道门槛颇高。
只是即便如此,因为种种原因,仍然会有难成大器者。
如果道童院里的道童迟迟不能达到参加传度大典的标准,将来则可能外放离开,回归世俗,前往府里在山内山外的种种产业,以作营生。
相关制度早已成熟,自古如此。
不过随着龙虎山天师府近年来不断水涨船高,已经成为事实上第一圣地,他们又不作大肆扩张,而向往者众多,入门门槛无形中进一步抬高。
于是不成器的道童,自然也就越发稀少,基本绝大多数人都能通过传度,成为正式传人弟子。
不过事无绝对,或多或少,总有少数例外。
这些无法参加传度的道童,自然还是按照从前规俗安排。
只是到了前些年,已经有人开始转往玄机观工院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