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
辽军进攻了!”
“全军戒备!
擂鼓助威!”
长平王站起身来舒展了一下筋骨“诸将官各置本位,准备迎战!”
辽阔的草原顿时杀气冲天,辽军一出手就摆出了志在必得的架势。
由六阿里那个亲自率领三万精骑围攻三洞山,萧绰亲率七精锐附离进攻白草滩的蒙古军营垒,该营垒遏制着真珠河渡口,非拔之不可。
与此同时,还有慕容雪航一支奇兵,迂回獭洞山北麓,与六郎部军马一起配合攻取这一至关重要的制高点。
当然,如此安排,重点依旧在蒙古兵渡口的营垒上,此处一破,蒙古兵也就大势去也。
长平王同样清楚这一点,因此,山下的营垒修筑得远比獭洞山上的营垒坚固。
三千精锐弓弩手和五千盾牌兵手并肩镇守之。
为发挥蒙古军强弓硬弩的优势,长平王为他们准备了三十万枝箭。
箭矢只适合长弓,弓箭手倒是用之不竭;而辽军的弩手就没那么宽裕,他们只有随身携带的近四万枝弩箭,不少是威力很大的三棱箭。
也有近射的方头箭,方头箭历来被蒙古人畏惧地称之为“鬼牙”
哪怕是擦伤,它也会形成非常可怕的巨大创口,轻易就能使人毙命。
辽军开始试探蒙古军的防守,不断有小股的轻骑飞掠过营垒,营垒中也不时飞出利箭,有几个人中箭落马。
熟知对手战术的长平王在八个方向安排了八伙箭术高超的射手,专射零落探视的游骑。
这些轻骑是来试探虚实的,没必要浪费宝贵的箭矢。
只要将他们逼退在有效射程之外即可。
绝对不能暴露营垒的防御。
在营垒齐胸高的土墙外,是用削尖的胡杨树枝和拆卸的突骑施车辆残骸构成的砦角地带,一半弩手、弓箭手以队为单位,列阵其上。
四方的营垒每个方向都有三个出口,每个出口都树立着刺猬般贲张的拒马枪,在拒马枪后面,是整齐的蒙古兵重甲排矛手,而坚定地矗立在他们身侧的,是随时准备厮杀的陌刀手。
这就是长平王一手调教的环型箭阵!
几轮试探之后,大规模进攻开始了!
辽军响了惊天动地的号角,黑压压的骑兵分为三排黑色的巨浪,向蒙古营垒汹涌而来。
当真是万马奔腾,狼烟云涌。
在骑兵后面,跟进着同样众多的步兵,数万骠悍战士的冲锋呐喊着实骇人!
与此同时,围攻獭洞山的部队在六郎的指挥下也开始在盾墙的掩护下一步步向山上推进。
两股共计五万余勇士一起上阵,号角震天,吼声如雷。
怒潮般的蹄声和脚步声仿佛巍巍葱岭的雪崩,往蒙古军营垒激扬而去,如此令人震慑地场面,胆小的人一定会为之股栗。
担任骑兵第一梯队指挥的是萧铭儿,骁勇整个第一梯队都是身着锁子甲的精骑,他们三百人为一横队,组成十余列移动的铜墙铁壁,在金铁交鸣声中挟威而进。
辽军历来仰仗其犀利无比的强弓硬弩,每每交战,几乎一半死伤者都是辽人箭矢所致。
因此,萧铭儿将所有披挂铠甲的附离骑兵都带上来,不过她清楚地知道,自己部下的配备的锁子甲防刀砍剑刺尚可,对蒙古兵的矛、槊就不好说了,尤其是这些锁子甲并不能有效抵挡对方的利箭,但不管怎样,有甲胄保护总比光溜溜送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