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他拍拍她,“睡吧。”
接下来数日,两人都?在赶论文?。
谢玄英拿了程丹若的奏疏,照着她的写法,写了红薯的产量和收成。
程丹若一?时兴起,问?他:“这比八股简单易懂吧?”
“不简单。”
谢玄英舔舔笔,看向妻子?,“八股是给?不通俗务的人学的,这却必须是通实事才能写。两三行字,须数月之功,比八股难多了。”
程丹若:“……”明明八股很难写。
谢玄英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中秋诗不写,老师会生气?的。”
她:“我写行了吧。”
这人真烦。
*
秋收和除蝗占据了整个?八月和九月,等到奏折写完,送到京城,已是十月初。
今天,正好下了第一?场小雪。
皇帝午觉醒来,抿口热茶,换上家常的衣袍,继续处理政务。
上午看的奏疏都?是哭穷、哭灾的,搞得他心情很不好,坐下迟迟没有动作。石大伴察言观色,适时道:“陛下,谢郎的奏折到了。”
“噢?”
皇帝放下茶盏,“拿来朕看看。”
他知道身边人的精明,假如也是不好的消息,绝不敢此时提出?来。这时说,必是有些不同。
石大伴递上奏折。
皇帝一?拿就觉得不对:“这么沉?”
展开一?看,封皮里套了三份折子?。
“什么事写这么多?”
他哭笑不得,随手翻看第一?本。
第一?本是关于红薯的报告,内容并?不长,简单回报今年推广红薯土豆的工作,以及它们的产量,受灾害(特指夏天少雨和秋天的小范围蝗灾)的影响小,所以虽然年景一?般,收获也过得去。
得出?结论,大同这边的土壤适合红薯和土豆的栽培,红薯比土豆更好一?些,土豆个?头?比较小,但两者都?是干粮类食物,能作干粮。
其中,红薯晒干后的红薯干,甜而有嚼劲,适合长期保存,既能当果干蜜饯,又是很好的军粮。土豆既能做菜,又能捣烂了当主食,饱腹感很强。
他亲自举例,说中午吃了一?碗土豆泥,到下午也不觉得饥饿。
同时,土豆和红薯都?能二次加工,做成粉条,大同的酒楼已经?有人售卖,价格便宜,算是小麦和小米之外,新增添的食物种类。
明年还会进一?步推广,争取以小麦为主,荒地野地多种红薯土豆。
皇帝看到这里,心情已经?阴转晴。
北地不如湖广江南,水土丰美,粮食一?直紧缺,能有适合干旱之地的五谷,对老百姓也好,对帝王也罢,都?有莫大的助益。
“三郎这事办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