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始五年,天下大势变得更加纷乱起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黄河大灾。
也许,对江南、蜀中,甚至河洛的庶民、佃户来说,
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年份。
但对处于黄河下游的百姓而言,那就是地狱般的折磨。
黄河决堤,
冰汛淹没了魏州、博州、平原、乐陵四郡。
此四地,虽然在赵梁的战争前线,
但膏腴的沿河州郡,早在元始四年,就被定为了赵人的产粮重地。
近四百万人口,在黄河的泥水中挣扎,随时有倾覆之危。
赵国皇帝为了救援黄河下游的百姓,将原本用于陇西之战的物资,大规模转到了清河、信都两郡。
这种情况,导致了关中大军,在后勤上出现了一定的压力。
按理说,陇西战场应该偃旗息鼓。
可白狼将军,那是灭国突厥的少年雄主,他岂会善罢甘休?
关中的徭役骤然增加,到处是被赵军征发的渭河之民。
作为关中主帅,太子李信并没有因为后勤的些许问题,而在战场上有任何迟疑。
赵国在攻取了楚人的重要军事据点街亭后,
各路大军乘胜追击,天威赫赫下,陇西楚军接连战败。
赵国龙骧军、定襄军、周氏兵马、北疆子弟,以及各地来的郡兵,已经将战场推到了河池、武都、礼县一带。
甚至,马桐麾下的精锐高舍鸡部,出现在了南郑的城墙外,
战争的阴云,令整个汉中郡风声鹤唳。
此时,各国权贵门阀,从大局大势来看,
楚人的名将,武卫大将军余建山,似乎并不是武川少主的对手。
李氏,这个在十几年前,不过一个山匪小族的势力。
果然是气运盖顶,虎踞龙盘,接连出现了两代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曾经的大楚帝国,在圣武皇帝死后,
盟友武川周云得到江山气运,看来也是无可厚非。
但,危机往往就是转机的开始。
战争的胜负,也许就是一线之差!
--------------
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