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下,
玉璧城战场。
历经五日血与火的搏杀,无论是突厥人还是赵人,
他们都渐渐适应了,玉璧之战的恐怖强度。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役,
对突厥人不对称。
赵兵攻城部队多达三十万,突厥残兵不过三四千。
赵兵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几乎用之不竭的粮草。
他们甲胄精良,攻城器械充足,
后营在玉璧大坡,建立了无数土台,辅兵营也能将伤亡降到最低。
更不论在北国形势上,赵国有无穷无尽的援军,突厥人只是孤军奋战。
可对赵人来说,
这也是一场不对等的战役。
玉璧城,太难打了。
它就像一块石头,又臭又硬。
东面为深渊,北面大多为断壁。
西面山道即使铺满人,能真正有效进攻的兵马,也是少之又少。
就算是玉璧大坡,正面南门,
一次进攻,最多也只能投入五千军队,
可那些手持盾、口衔刃的各族兵马,一个个眼眸赤红,随着战鼓踏雪冲锋,
迎接他们的,是弓弩箭雨,是一片片倒下,
是不到半个时辰,就会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的进攻。
但即使如此,这些宗族麾下的赵兵,依旧踏着步伐,义无反顾的攻城。
不是他们忠诚,而是这些各地贱民、佃户,他们只有往前冲才有活路,
因为宗族精锐的弓箭手,此刻开弓拉弦,正对着他们。
只要他们迟疑,丢了东家的脸,那羽箭就会毫不留情的落下。
铺天盖地的大军中,有数个土台。
左侧第三个,那是童斋远先锋军所在。
童家镇大旗下,
望着惨烈的攻城战,老将军童斋远很急,
此刻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左右不是人。
优先兵甲配发,优先攻城器械,名义上的先锋军,
处处获得优待,童家主之前是沾沾自喜的,
可这会他后悔了,不想打啊。
攻城的投石车根本没有,巨大的白狼神上来,又下去了。
刘忠武筑土台,突厥人也堆沙袋,反复两天后,
神机营统领梁大燕,带着几个歪瓜裂枣一顿比划,
他们脸色暗淡,叹息的摇头,高度差距越来越大,投石没戏,投也是投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