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书肆虽不起眼,但店主却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弟王通。
据说王通在十五岁时就开私塾,经验颇丰。
隋文帝仁寿三年(603)考中秀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上《太平十二策》丶主张「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运天下于指掌。」深得文帝赞赏①。
天下文人皆求拜,愿成为他的门生。
王郎有一胞姐名唤王舒,姐弟情深,相依为命。
及长,王舒择婿于恩师弟子,为能有个读书丶论道之处,遂开了家书肆。
奈何时人多慕虚名,趋炎附势,意欲借王舒之名,攀附其弟,以求仕途坦荡,并不是真心论道。
她不厌其扰,便将书肆迁到了巷尾,还用一颗巨树挡了门脸,只图清净。
王通闻讯,亦放出话来,若再有扰攘者,终生拒之门外,绝不纳为门下弟子。
也是莫婤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询问私塾,又因她的确不认识王姐,反而因祸得福,得其青睐。
但最终能不能成,还要看她能否通过考验。
王通与姊师出同门,学识渊博,若得拜她为师,于莫婤而言,堪称良师。
毕竟无论是关陇勋贵,还是山东丶江南士族之后,皆欲延请王舒为西席,但她不愿替弟站队,都以嫁作人妇为由,拒绝了。
高夫人闻之,心绪稍安,言莫婤所至,无难不破,她定能通过考验,成为王舒弟子。
发现书肆,乃其福缘。
能把握时机,勇往直前,通过考验,方能将此份福缘握住啊!
第19章初相见求学历险记
「砰砰砰——」
夜半,莫婤正睡得熟,房门忽被敲起。
「顺娘,夫人急找。」门外是张妈妈的喊声。
莫母先开门,交谈了几句,同里间的莫婤交代后,急匆匆地去了。
莫婤正困着,听得不真切,只隐约记得莫母又被喊去救急。
翌日醒来,莫母还没回。
昨夜炭盆不知何时熄了,莫婤的脸冻得有些皲了。
抹了那日用羊脑花制的油膏,将自己收拾妥当后,去了夫人的房中。
高夫人只说了让莫母去帮忙,算不上挑大梁,嘱莫婤安心,就又给了赏。
杏雏领着两个小丫鬟,抬了个棉香木匣,里面还散着些檀香木丶樟木片丶桂皮。
黄花梨的木匣里叠满了名贵的布料,约莫六七匹,媚蝶妆花缎丶丁香软烟罗丶缥碧交织绫……
还没点完布,忆梅又捧着个百宝如意妆匣进来了。
里头都是夫人未出阁时的首饰,挑了几件还算时新花样的给莫婤。
高夫人说都是些小巧精致,不打眼的玩意,让她戴着顽。
莫婤一看,猫眼石的坠子丶金丝绞的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