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许墨安慰了玉娘一句,侧头对一名镜卫吩咐道:“去城中找冯掌柜取些银钱,请几名大夫,再采买些治风寒的药过来,多买些。”
“是!公子。”镜卫领命而去。
这里上万的灾民,在风雪天中苦熬这么久,染上风寒的应该不少,神京的药材也未必够,但也只能先救治那些严重的。
这些许墨之前其实是有考虑到的,但事有轻重缓急,优先保障温饱才能救更多的人,药材的采购便没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当然,现在应该也有部分药材,已经在从江南到神京的路上。
许墨回身看向玉娘,道:“应该一个时辰左右,大夫便可带着药材赶到,那时会第一时间去为你母亲诊治。”
许墨并不懂岐黄,便没去看少女的母亲。
玉娘也未离去,而是在此等着大夫到来。
少女抬眸看着许墨,似要将他刻印在自己眼中。
许墨有所察觉,问道:“看我作甚?先把碗中的粥趁热喝了。”
“玉娘已将恩公记在心里,日后定有所报!”少女说完,垂眸喝起粥来。
许墨:“。。。。。。”
。。。。。。
永定门外如此大的动静,自然不可能不惊动城中之人。
很快,‘泊安先生主动捐助物资救灾’的消息不胫而走,如这雪花般,飘向神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神京,镜月楼。
这里的客人最先得知了消息,倒不是许墨刻意宣传,而是来镜月楼的人,更关注泊安先生。
“泊安先生真真是品行高洁,不仅文笔卓异,竟还这般乐善好施,实乃我辈之楷模!”
“既乃楷模,你也别光说啊,赶紧学着点。”
“用你废劳什子的话,我自是要向泊安先生致敬的,本公子家有粮铺,捐粮千斤又何妨!”
“杨兄好气魄,我家的药铺亦可捐助一二,以应泊安先生之壮举。”
“韦兄高义,谢某敬二位兄台一杯,这顿酒,为弟请了!”
。。。。。。
南薰坊,杨府客厅。
首辅杨言之下值后,将工部尚书郭泰、户部尚书黄准邀至府上,继续商谈救灾之事。
三人神色都异常凝重,显然是感受到了元祯帝施加的巨大压力。
“召集工匠修缮危房的事,郭大人还要抓紧才是,这个差事办好了,必得陛下圣眷。”
王言之只谈功不言过,一边催促,一边为郭泰鼓气。
“杨阁老放心,下官定当尽心竭力,废寝忘食也要亲自盯着此事。”郭泰信誓旦旦。
户部尚书黄准见杨郭二人各自说着场面话,不禁心中冷笑。
说完工部的事,杨言之转眸看向黄准,和声道:“户部那边,黄大人还要多派些人出去,山西河南要去,江南那边也不能耽搁。”
黄准闻言,忧切道:“人都派出去了,不过,即便是能从最近的太原筹到物资,送至京城最快也得五天,如此这般大雪不停,内城还好,外城和城郊的百姓,恐熬不过去!”
杨言之幽幽一叹,道:“如此,我等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正在三人商讨间,只见管家进来禀报:“老爷,刚刚外面传来消息,说是‘泊安先生在永定门外施粥赈灾’。”
王言之闻言,忽有些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