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之间,总是很容易就能找到话题。
对于基层军官来讲,从2016年开始进行的军队改革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也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
谈到军队改革的时候,连长段海峰不又得感慨道:“转身离开做那三十万中的一个,自由自在,生活安逸。做留下的那二百万,继续金戈铁马、报国从容。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裁军三十万,三十万人离开。
留下的那二百万,要担负起那原来三十万军人的职责,这也意味着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
是走,还是留。
当有了爱人和孩子,当父母年迈,当种种生活压力接踵而至的开始后,基层军官的选择不仅仅要为自己考虑还要为家人们想想。
“最后,你们两个还是留下来了,做了那二百万分之一。”王亮和蔼地笑了笑,说道。
从少尉排长开始,规划着两年副连,两年正连,三年副营,三年正营。
十年的时间,时光荏苒,从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
0270 基层军官为什么在坚持
0270 基层军官为什么在坚持
可是理想同现实之间总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计划,永远比不上变化来的快。
在军队,尤其是基层部队,年轻的军官们时时刻刻都要紧绷着一根弦。
军官,听上去看上去光鲜亮丽,肩膀上的那一颗颗五角星金光闪闪,但它的分量,格外的重。
三十二岁干到少校正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战争年代,可以火线入党、火线提干,二十几岁的团长师长并不罕见。
但在这个准备战争的年代里,考量军官的细则就变得复杂多了。
“是,首长,我们都舍不得这身军装。有些岗位,总得有人坚守着。”指导员罗宁回应道。
王亮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烟,分别递给段海峰和罗宁两人。
这烟,不是一般人能够抽得上的。
并不因为它的价格有多么昂贵,而是因为这是麻栗坡的烈士们抽过的。
只有最好的军人才有资格点上。
段海峰和罗宁没有客气,把烟点上深深地咂巴了一口,惬意。
每当完成一天的训练,疲惫的身躯躺在山顶。
望着天,望着云,望着鸟。
再点上一支烟,对于基层官兵来讲,这是最舒服的时候。
王亮道:“你们这一代人啊,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上面有老人需要照顾,下面还有孩子,夹在中间的是妻子。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压抑人性的传统习俗,令人窒息的竞争环境,对于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王亮的这番话算是说到段海峰和罗宁的心坎里去了,他们这些基层军人,最头疼的就是这些问题。
已经不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了,三十岁,已然是而立之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家的渴望就愈加地强烈。
尤其是孩子呱呱坠地之后,回家的想法更是难以抑制。
这是和平时期啊,没有仗要打,我干嘛还要干耗在这里,消磨大好的时光?
当孩子对着摄像头不停地喊‘爸爸’的时候,而我却不能给她一个拥抱。
我想陪伴着孩子,看着她从一岁到七岁,直到上学。
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父母的陪伴。
这个愿望并不奢侈,但对于身在偏远地区的基层官兵就那么难以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