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锦衣夜行百里打一水浒传人名 > 第561章 拔凉拔凉的(第2页)

第561章 拔凉拔凉的(第2页)

夏绮和许多想做一番大事业的人采取的体例其实都一样,欲谋大事,先整顿吏治。因为你高高在“就算生了七手八脚,想贯彻你的主张,也得依靠你下边的官员,他们不给力,你有天大的本领也施展不出来,夏绮对沈永暂时留而不杀,就是把他当作了一块彻查各种弊政的照妖镜,一块展现各方利益需求的试金石。

现在,他基本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夏绮既要移驻开原,便得有大批驻扎辽阳的都指挥使衙门的官员随行,指挥佥事张俊、辽阳辽东道御使少云峰等人纷繁跟从他们从辽阳带走了定辽左卫丁宇的一卫戎马,连同夏绮从关内带来的五万官兵,浩浩荡荡赶向开原。

夏绮没有乘车,他骑在马上,与诸将一同前行‘因为还有大量步兵,所以步队走得其实不快,好在两地也不算很远夜幕降临前一定能够赶到。行军两个多时辰后,夏绮下令全军原地休息片刻,他带着众将驰上高坡,眺望一番,不由感慨道:“一路之上,难得见一处城镇,难得见几个行人啊!”

夏诗在后世的时候,最头痛的就是不管到了哪儿,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简直是摩肩接距,挥袖成云,可是如入……走了两个多对辰了,看得人心里直发慌,全是荒山野地啊,哪有一点人烟。

“是啊!

张俊接口道:“辽东人口一向稀少,元末时候,整个辽东也只有人口五十多万,后来红巾军北进辽东,在此与元军交战四年之久辽东一片糜烂,很多苍生都携家带口逃到朝鲜去了,元军战败后,掠逼许多苍生随他们一同北遁,这儿的人口就更少了。我大明接管辽东的对候整个辽东各族苍生全加起来,不足十万人呐!”

夏绮听了心里有点发凉,他想在辽东大干一番,什么都能缺,唯独不克不及缺少人,这个对代,人就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这儿没有人,那就什么也谈不上,什么也干不了啦他抱着一线希望问道:“才这么点?嗯……,如今已立国三十余年,辽东经三十年休养生息,应该大有增长吧?”

张俊干笑道:“差不多……,还是十万……。”

夏绮差点儿一头从马上栽下去,他失声叫道:“怎么还是十万?三十多年的时间,辽东苍生足以繁衍两代了!这三十年前,他们都不生孩子的么?”

张俊道:“部堂有所不知,我大明立国之初太祖高皇帝因为关外归附者与未归附者混杂,不容易管理,又为了坚壁清野,避免北元余孽南侵,故此将北平府以北特别是山后地区(宣府至辽阳一带)的居民全部南迁山海关内了。

前后三次,共迁走八万五千户苍生,亏得这些年来辽东苍生繁衍生息,又生了些人口,要否则,这儿已经一个苍生也看不到了。饶是如此,以辽阳来说,辽阳乃我辽东都司的治所,署兵屯戍的重要所在,照样是地阔人稀,有土满之患,其它处所更不消说了,宁远一带空旷如野,开原、铁岭居民寥落‘凤城、草涧更是山林野甸,路少行人。”

夏绮听了,一颗心马上凉了一半。

张俊接着说:“现如今,辽东苍生约有十万人上下,其中五分之四是汉人,其余的是归附我朝的蒙古人、女真人,汉人之中一少部分是流放关外的罪囚犯官,其余大部分是将士家属,奈何,塞外生活坚苦,冬季气候寒冷,士兵及其家属往往不安其居。

再者,塞外驻军,八成负责戍守边防,二成负责屯田种粮。

屯田皆为朝廷所有的官田,屯田士兵荷戈执锄‘辛勤劳作,所得收获,除去交纳子粒之外,所剩无几。所以负责屯田的士兵实在比田主家的耕户还要凄苦,因此他们根本无意于屯田,饶是朝廷户籍严密,还是有士兵携家带口不竭逃亡。

就算回不去家乡,他们宁可逃出军营,寻一山谷野地,择地而居,也胜过在军中受苦,甚至有人干脆奔逃到了女真、蒙古人的部落中去,军中早有“生于辽不如走于胡”之语。唉,太祖高皇帝屯田养兵,本意是不滋扰苍生,谁知竟会有这样结果啊!”

“这样一个,鬼处所没有人,有人也留不住啊!没有人,还能做得成什么事?”夏许听得一颗心拔凉拔凉的,他此前并没有想到辽东的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这个严重,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在他接触的资料中,有关民这一部分也是最少的,由此也可看出辽东对民是何等的不重视0

外部有鞑靼之患,内部有汉人和蒙古、女真族人的冲突,汉人内部有不合派系的斗争,苍生与朝廷之间又有着不成和谐的矛盾,想做点事,还要受到人力、物力诸多方面的限制,真是糟糕之大极,这么一个烂摊子,谁能管得了?

夏绮恨不得拨马便走,草草了结辽东之事,然后回去陪他的媳妇抱他的娃,几百年后的世界我的骨头都烂光了,管他洪水滔天?

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有动,只是策马站在高坡上,伫立许久,不发一语……夏绮面临的情况,够复杂吧?诸位书友若有萧何张良之策,还清早早献来,献不出良策的,献张月票推荐票神马的吧*手打文字首发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