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
闻言,王勃不禁一愣,周家势力里,户部杜齐明好像是二号人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卢兄,小事一桩。”宴台后方,王勃一边倒酒,一边大言不惭的道,
“明个,王某叫杜齐明去吏部打声招呼,今后卢兄就不会被孤立了。”
叫杜齐明去吏部打声招呼?!
王勃在说什么虎狼之词?一个户部员外郎要求户部尚书办事。
还是当今赵国有实权的几个朝廷大员。
长廊小榭里,六人面面相觑,惊掉了下巴,
远方卸酒的刘仁轨,也是咽了咽口水,都差点摔了一坛酒。
巡更武侯决定,以后还是离王勃远一点,这兄弟太危险了。
“所以说你们就很肤浅。世人畏威而不畏德!”
王勃小眼睛闪过精芒,扫视了众人一圈道,“君子欺之以方。你们做了好事,有人感谢你们吗?还不是该孤立孤立,该划清界限一个不落。”
“不怕告诉你们,王勃在户部的待遇跟尚书一样,单间小桌,还不用干活。”
“不过,卢兄那事王某得快点办,杜齐明跟刘福,过两天应该是要病了。”
杜齐明跟刘福,过两天都要病了?!这王勃也能知道?
长廊小榭,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里,王勃将关中泾县、庆县两地的旱灾情况,跟大伙说明了一番。
几张宴台后方,五个书生听到是头皮发麻。
他们首先震惊的是,赵法如此严苛,
在赵国竟然有人敢谎报旱灾,从中谋取暴利。
其次,他们更吃惊于王勃的观察力,
只靠一些细枝末节,连泾县、庆县大概贪了多少粮食都算出来了。
“首先这两县的进出货物就不对。”
“如果真的是旱灾,那么水车跟粮食应该是最紧俏的,十几万人的市场,一定会有大量粮商供货。”
“其次,附近几个县,气候条件差不多,也没理由年年旱它。”
王勃的分析很正确,这里都是聪明人,
哪怕就是壮汉梁审言,也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这事有点大,这应该不是一个人的行为。”程之问第一个反应过来,
如果两个县四年都是这样,
那说明整个泾县、庆县的官员,都参与了这件事。
“泾县、庆县?完了呀……”北疆赵子昂似乎想到了什么,赶紧提醒王勃道,
“那个地方可是李厚的地盘,他是青山寨的奠基之臣,陛下最早雪洞八骑之一。”
李厚,山寨称李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