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源水,
白马渡。
尘土飞扬的官道,人山人海,叫喊声、吆喝声、牛马昂叫之声,络绎不绝。
河北之民,拖家带口,茫茫多的庶民,滞留在码头,等待船只。
所有船夫,都已经被赵军征用,
工钱、船费一律按标准,找军队后勤要。
赵军在河北失利,致使数以百万计的赵国军民,慢慢聚集在了易州、幽州一带。
为了减少可能造成的隐患,赵国官员以范阳、渔阳、卢龙、燕郡等地的上好良田为条件,
让不少河北庶民、佃户,选择了北渡。
尽管赵军已经做了大量安排,但如此多的流民聚集,渡河自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的。
赵元始二年,十月六日,
大量迁徙之民,滞留在楚源水一带。
白马渡两层客栈上,能远远的看见赵帝行宫。
赵国大营,旗帜如林,连绵十里。
铁骑滚滚,兵马来回不绝,肃杀之气,弥漫在白马渡口。
“启禀陛下,张县运来的帐篷已经抵达,庶民们挤一挤,问题不会很大。”
“落实,落实!朕说过很多次了,要落到实处。”
赵帝龙榻,周云在一处奏书上,批改了增设方案的字样,
“立刻吩咐所有官员,假如帐篷未到,那就搭设窝棚,这个咱们老本行了,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窝棚的木材也没有,那就发工具挖地洞。总之,不能让人冷死……”
赵帝行宫,护卫挺拔,旗帜潇潇,弥漫着一股赵军之威。
来来去去的兵卒很多,各部官员也都在忙碌,尤其是后勤人员。
现在军民都需要管理,且还是撤退,
如何分配人力、分配食物,分批安置,这些事就连现在的皇帝,都忙的焦头烂额。
春草耷拉着眼皮,端来了大食台,食台里是火房进贡的鳝鱼汤。
有赵兵抓了一桶黄鳝,特来献给大赵国皇帝陛下。
二当家周云在赵人之中,还是很受拥戴的。
即使河北一再进军不利,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赵人心中的神圣地位。
行宫里,站在陛下身后,春草最近火气很大,
她们这些女官的待遇,下降太多了。
以前单间,月俸五贯,春冬两季衣物三套,旬日还可见亲。
如今可好了,帝营全是兵卒,她们挤在八人房间里,
春冬衣物全用去年的,月俸一贯,见亲还得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