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一营,千里烽火,一旦被袭击,各处梁军皆知。
如此情况下,赵军骑兵的突袭渐渐疲软。
尤其是新乡县一役,虎卫军卓庸提前设下口袋,
赵骑钻入之后,留下了上千具尸体,才突围北逃。
眼见打军队是不行了,赵军立刻改变战术,重点袭击梁国民夫。
既然控不住梁军兵力,那就去压制梁军的后勤。
总之,赵军二个里面,肯定要打一个。
赵军先后在西陶、延津两地,取得大捷。
不仅掠走粮草十万余石,还带走了民夫徭役七八万。
但这种情况,也没有持续多久。
梁国右神军出动了,王君汉、郭孝恪、裴俨三大猛将,
各率领本部一万人,携郡兵一万,组成军阵,在各粮队之间有利的山头掩护。
这六万兵马的分布是很有讲究的,
赵军骑兵如果来少了,连粮队护卫都不一定对付的了。
赵军骑兵如果来多了,那二万兵卒分在各地,配合当地兵马,
四面合围,赵骑一旦失误,那就是进入口袋,插翅难飞。
正所谓城城锁关,十面合围。
此梁军囚龙战术,让赵骑渐渐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梁有过梁计,赵有过墙梯。
既然魏州、博州防守严密,东西两线总是可打的嘛!
骑兵闲着也是闲着,多走走而已。
于是乎,李泰绕道邺城,打了魏王丁肆业一记闷棍。
上官定方率领两万赵骑,去平原郡,找了宋王的晦气,令对方损失惨重。
这种情况,使得三王怒不可遏,遣使责怪梁军主力没有拖住赵军。
对此杨重楼先是传信,慰问了三王。
还在几番沟通后答应,此战结束,补充三王所有损失。
战场不是一成不变的。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就在三王被袭击的同一时间,赵国骑兵大量离开后,
盘踞魏州、博州一线的梁军步卒展开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