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道,
邺城战场。
残阳如血,波涛如怒。
邯郸漳河之畔,大风坡一带,被西霞染上了一层诡异的绯红。
赵国朱雀军,七个阵列,如铁铸般嵌在大地,
前排大盾狼筅,长矛刀盾,后方弓弩手配合盾兵,
与魏王丁肆业、宋军宁则的血战,已经足足四个时辰。
两军从清晨杀至黄昏,战鼓不停,号角不止。
大风坡上大风起,残戈染血震南敌。
莫道天下名将老,铜雀台前升朱旗。
大风坡之战!
这是一场兵力完全不对等的战斗,
这也是一场外部形势,完全倒向魏军的战役。
可五万朱雀赵军,就是在大风坡跟十一万梁军精锐,打到了日落,
四个时辰,依旧战鼓如雷,号角震天,展现了举世无敌的战斗意志。
“上弩!”
“上弩……”
曲将的命令,在十三营弩兵中一路传颂,一阵弩机之音响动,无数兵卒迅速取出巨箭。
弓弩手朱红布面锁子甲的铜钉,在暮色中泛着冷硬的光。
五百赵兵迅速倒伏,用双脚抵住弩壁,上压蹶张弩。
弩的拉力,一般情况下,可以做的比弓大。
这也赵军步兵为什么普遍装备重弩的原因。
且弩的蓄力结构,可以长期处于击发状态,这更能适应大规模作战。
赵军蹶张弩的射程,抛射在二百五十步以上,
一寸长一寸强。
这导致魏军步兵在对射中吃尽苦头。
战场之上,十三营就似定海神针,牢牢压住对方中军。
平城郡兵、马邑郡兵,联合组成的左右两翼,战斗意志强悍,丝毫不将兵力众多的魏军,放在眼里。
五郡子弟起于废墟,他们只相信自己的长官,自己的皇帝陛下。
胜利一定属于赵人,一定属于不可战胜的赵军。
田郡的六千范阳精兵。军议上,伍刚跟他说了,委屈一下,承担打下手,干脏活累活的事。
哪里缺人他补哪里,补到最后,哪怕就剩田郡一人,功劳也一样算给他。
现在,打到西霞满天的时候,田郡就只剩一个光杆统领,在帅台上,擂鼓助威。
护心镜将落日碎成点点金斑,田家大郎甲片边缘打磨得锃亮,
夕阳西下,粼光闪闪,宛如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