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始二年,上元节。
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上,只要能有基本安宁的环境,
老百姓有口饭吃,能苟活着,那就算是盛世了。
如今的河北,在广义上说,就是妥妥的盛世。
河北道。
易州城。
黎明的积雪,厚有半尺,铺满城道,
带着一夜的冰寒刺骨,让人忍不住打哆嗦。
可易州北门,却还有些夜晚的火把未熄灭,人们早早排起了长龙,
各种货郎行商,尤其是经营猪鸭牛羊的商贩,更是翘首以盼,希望城门快点打开。
易州其实自圣武三年起,就发展的很快了。
高句丽退兵后,赵军占据了范阳、渔阳,
毗邻赵国边境,让此地的商贸异常发达。
赵地有名的人参、鹿茸、虎骨、兽血,牛羊肉蛋……等等商品,都要从幽易南下,贩卖至中原。
如此通商之地,尽管楚国官家层层限制,但依旧是贸易量庞大。
因为赵商即使明白,贩运至中原利润高很多,但风险也大。
所以,他们大多会在范阳、易州进行交易,由楚商入中原销货。
如此情况下,易州、幽州几乎成了商贸天堂。
尤其是最近两年,巡卫大将军安庆入主易州后,
易州城已经隐隐有河北第一城的趋势了。
赵元始元年,易州城的规模已经明显不够用,
内中街道拥挤,哪怕小小店面,都得挤破头争抢。
甚至不少农户的院落,都挤满了商贩,就算一间柴房,外地商人都要。
这种情况,让家家户户都挣到了不少收入。
人们手中有钱,自然要消费,于是更促进了楚国易州的繁荣。
上元节的清晨,到处炊烟缭绕,大人们欢庆丰收,院子里烧热水,杀猪宰羊。
孩童们则成群结队,喜气洋洋。
他们跟着城隍庙的神队游玩,在坊街的糖画、小吃店久久不愿离去。
可就在易州百姓,陷入欢呼的嘈杂声中时,
四个雄壮的黑衣汉子,抬着一座黑色的檀木轿,
带着一位河北重臣,急急忙忙走过闹市,前往城北的节度府大殿。
满是积雪的节度府北大门,两座巨大的石狮子耸立,
石狮子后面,是五十名披坚执锐的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