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他用突厥语翻译一些话,给身后的一个老牧人听。
赵国的人才太多了,他们对于突厥善后事宜,早就准备好了,
尤其处理突厥遗留力量上,更是取得很大的成果。
李宣、刘忠武,尽管对突厥人深恶痛绝,但此二人都是坚定的不杀俘者。
他们无数次告诫西路军,给别人留条活路,就是给赵军留条活路。
赵军的信仰永远不能改变,赵国带去的是希望,而不是毁灭。
正因为突厥牧人的生命得到了保障,
此刻,阿史那思摩的父亲,德吉禅已经来到了玉璧城。
现在的情况,赵国使者说十句、百句,也抵不过德吉禅去劝降一句。
---------------
玉璧城。
行宫墩台。
石头堆砌的墩台,修的非常好,阿史那思摩是个雄健的草原汉子,
他深受金真可汗的恩惠,为人忠义。
即使知道突厥国已经灭亡,他依旧选择听从军令,死守玉璧城。
石头墩台下,赵军兵卒如海,已经包围了此地。
但年轻的阿史那思摩不怕,他要跟玉璧城共存亡。
此刻,勒尔浑部最后的漠北将领,只痛恨一件事,
一万多人的突厥部队,在得知漠北沦陷后,没几天就逃光了。
若有一万多兵马,以玉璧城的物资,阿史那思摩可以守上两年。
石壁后方,正当阿史那思摩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时,
一道洪亮且急切的声音,在石墙那端响起,
“万夫长,万夫长!我看见你父亲了,卑劣的赵军抓住了你的父亲德吉禅。”
什么?父亲!
听见勒尔浑部勇士的话,阿史那思摩虎眼一软,
他再也忍不住了,缓缓从石墙后站直了身子。
他看见了一个老迈的牧人,肩膀垮了,走路也有些颠簸。
玉璧城两军阵前,那个牧人,曾经是一个马奴,
狼行首领因为他会养马,赏给了他一个羊女,后来才有了庆跟他。
在阿史那思摩的记忆里,老父亲虽然算不得勇士,
但对他们兄弟是真的心疼,他总是帮别家整理羊圈,修护牛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