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
“咚-咚-咚……”
辽东广袤的雪原上,赵国大军号角嗡鸣,战鼓雷动。
十几万赵军,旌旗蔽日,戈矛如林,
山地之间,呐喊声与大军将令交织,带着回荡的肃杀之音,震碎寒云。
朝阳刺破雪地,带起阵阵粼光,
赵军之中,穿着各种五花八门衣物的兵卒,宛如黑色的潮水,淹没了白岩山的大坡。
这些兵卒都是赵军仆从,有库莫奚人、契丹人、锡林人,甚至还有高句丽人。
他们三五成群,神色激动,呼喊着、咆哮着,
就像抢钱一样,争先恐后,疯狂向白岩山城冲去。
只是这些人很奇怪,他们没有兵器甲胄,
全是背着箩筐、黑土,备好锄头等物,不少人腰间还准备了火折。
显然,他们不是攻城兵。
赵军是一支高组织化的军事力量,各种兵卒的职业化程度都很高。
从一开始,大将杨延就没想过用弱兵,去消耗对面的守城物资。
玉璧城之战,已经充分说明了,
面对白岩、安市这种级别的巨型山城,炮灰是没用的。
赵军巍峨的将台已经立好了,土黄色的玄武军旗帜,于寒风之中,猎猎作响。
在战略分兵上,杨延满足了保爷。
他命令朱雀将军李保,担任攻陷安市山城的主将,而他自己,则负责攻陷白岩山城。
李保要杨万春,杨延给他就是。
白岩山城高惠寿,虽然名声不显。但情报显示,也是高句丽新崛起的智将,实力不容小视。
当然,神机营三个旅六千人,暂时一人一支,留两千人做预备队。
没这支部队,攻打山城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高句丽的山城体系,都是很有讲究的。
其选址多建于山脊或悬崖边,利用天然屏障增强防御。
城墙以石块垒砌,部分采用‘楔形石’技术,坚固耐久。
且山城能将附近几座山峰囊括,内中既是军事要塞,也是地方行政中心,战时更是平民聚居之地。
部分山城里面,结合溪水、小河,还有不少的耕地,加上牧马放羊,
高句丽的山城能坚持的时间,可能超过赵军之前的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