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
定襄郡。
赵军红河大营。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曾经的中原民族心中哀叹的关外之地,
如今已经变成了赵军牧马放羊的地头。
楚军举国而动,磨刀霍霍。
北疆近二百万赵人,自然也进行了最高级别的战争动员。
只是与四年前全民皆兵不同,赵军四年的发展,非常可怕。
主力军九万六千人,二线郡兵、散兵、草原部落一集中,超过三十万兵马,出现在了定襄各地。
赵国军人以赵民子弟兵自居,他们的到来,并没有影响定襄当地的牧人。
甚至说,因为大规模兵卒的原因,定襄附近迎来了一次兵卒盛会。
后勤军商,随军民商,随军民夫,海量的需求,极大刺激了这座商业之都。
赵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民生经济方面,赵人历经四年埋头苦干。
平城、雁门、马邑、定襄等地,皆完成了农业水利的大发展。
这些劳民伤财的大事,苦在当代,功在千秋。
很多农田水渠,将会一直传承下去,恩泽后人。
农业发展的同时,商业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赵国相对公平的商贸体系,加之严格遵守赵法的行为,让赵地拥有了培育商业之国的土壤。
资本是追逐利益的,
它能无视国界,无视任何壁垒,去寻找适合的地域。
南起楼烦、太原,中有平城、雁门,北到定襄漠南,
赵国的核心之地,形成了一条庞大的商贸之路。
在这里,要粮食、赵纸、茶叶……等中原之物,可以来太原、楼烦一带。
若是各种高技术产品,如武川大车、甲胄、兵器,那就要去武川制造的平城、雁门等地。
至于牛羊腌肉、鲜奶、奶粉、皮草之物,定襄是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