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的 > 第989章(第2页)

第989章(第2页)

如果不是为了彻底解决灭亡吐蕃的话,那便仅仅是要抵御吐蕃,使大唐免受侵扰,那就只有两个办法。

其一,原青海道是西燕国的土地,之前就是用西燕国来作为吐蕃和我大唐间的缓冲,现在如果在那里重新建立一个大国的话,就可以作为缓冲。

但大唐好不容易才将那里化为郡县,现在又再次建国的话,岂不是前功尽弃。

那便只有第二个办法,那就是在青海道上建立城堡,而后驻军,在那里建立一个彻彻底底的军事长城,然后沿着凉州等地,建立一整套的机动防御措施,只要吐蕃出现,我大唐军队就出击。

但这样的话,耗费可能会多,就要看吐蕃和我大唐,谁先耗死谁了。”

封建制度花费低,郡县制度耗费大,这是大多数人都清楚的,青海道那种地方,无论何时都注定是要吃中央财政的,无非就是吃的多一点,或者少一点罢了,洛玄凌所说的,实在是很难抉择。

如果是李世民在的话,那李世民会果断的选择在青海道重新建立一个国家,对于李世民来说,任何不能长久保留的东西,都没有必要耗费精神去管,只要榨干它的利用价值就足够了。

譬如青海和大唐,在流干青海的最后一滴血前,大唐绝对不和吐蕃开战,这就是李世民的想法。这种想法也可以用在突厥和薛延陀上,当初李世民准备让突厥复国抵御崛起的薛延陀,目标是一样的,在流尽突厥的最后一滴血前,大唐绝不和薛延陀开战。

洛玄凌的话再次让朝廷上陷入了两难之地,无论是封建,还是郡县,都不是什么好主意,尤其是封建,现在朝廷刚刚在蓬莱上投入了资源,而且周围还有一大群诸侯国没有处理,现在还要在凉州这么关键的地方,再封一个诸侯大国,李治做梦都得吓醒。

他可不是他父皇那个战无不胜的战神,现在他燕王兄待在漠北就让他感觉到相当的恐惧了,如果再有一个人留在青海,那他宁愿面对吐蕃。

只能说幸好现在他已经迁都神都洛阳,就算是吐蕃的兵锋真的突破防线,距离他也有千里之遥。

武曌对军事上没有什么天赋,但她还是将目光投向了洛玄云,问道:“陈国公,朕记得之前你和论钦陵交过手,你觉得我大唐应该如何应对?”

洛玄云站起身抱拳道:“回禀天后陛下,论钦陵有古之名将的风范,但他也有缺点,那就是他出身小族,虽然天赋很高,但因为前人的智慧不足,所以他许多东西,都需要自己的摸索,所以在许多的细节上非常的粗糙,臣以为,只要派出沙场宿将,战胜论钦陵并不是极其的困难。”

这便是洛氏对于论钦陵的判断,对于论钦陵的天赋,洛氏是相当认可的,甚至认为他的天赋完全不逊色于那些真正的古之名将,但一个人的成就,绝不仅仅看个人的奋斗,还要看历史的底蕴,就像是洛氏的底蕴,很多对于其他家族来说是终其一生都解不开的难题,但是对于洛氏来说,是小时候就会学习到的东西。

这就是底蕴的差距。

而吐蕃有什么底蕴呢?

一个落后的奴隶制政权,如果不是遇到了大唐这个最先进的文明,就连奴隶制都进入不了,还处于部落制度中的国家,能有什么东西传承给论钦陵呢?

没有兵书,没有战术思想,没有战略思想,没有各种耳熟能详的计谋,甚至就连名将的传说故事都没有。

论钦陵的一切都要靠着自己摸爬滚打去学习,如果这种情况下,大唐还会输的话,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在洛氏了解了这一切后,虽然对论钦陵还是很重视,却已经不认为他会是大唐的对手了,尤其是现在朝堂上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内斗,在对外的战争上,有洛氏两位军方出身的宰相压阵,大唐内部是绝对不会出昏招的。

当问题来到这里之后,李治便问道:“陈国公所言,朕以为极是,陈国公以为应当以谁为大将,才能击败吐蕃呢?

虽然现在还不能彻底的解决吐蕃,但朕也决不能让他们侵略大唐的疆土,必须要毫不留情的将他们任何胆敢进入大唐的吐蕃人,都留在这片土地上。”

洛玄云回想起之前他侄子给他写的信,当即沉声说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安阳郡公可以承担此重任。”

安阳郡公就是薛仁贵,在平定了蓬莱的骚乱之后,他进封为郡公,算是真正的踏上了显赫最关键的一步,当然,爵位升的慢,主要还是因为他还没有简在帝心,而且对于蓬莱,大唐还不是特别的重视,如果他平定的是漠北之事,这郡公恐怕就要变成国公了。

不过此番吐蕃来犯,如果他能率兵取得胜利,那一个国公爵位是绝对跑不了的。

听到洛玄云举荐薛仁贵,李治略一思索,就觉得这个提议好,薛仁贵是现在除了洛氏之外,他比较信任的一个大将,如果真的由薛仁贵出马的话,经历过许多次战争的薛仁贵,或许就是战胜论钦陵的关键人选。

一想到此,李治又转头望向武曌,“天后认为薛仁贵怎么样?”

武曌对于对外军事一窍不通,于是将目光投向洛君薇,只见洛君薇微微点头,于是她便沉声道:“妾身不懂这些,天子认为薛仁贵合适,那便让薛仁贵前往,无论如何,等到得胜之后再说,我大唐可不是吐蕃那区区贼子,想要侵犯就能够侵犯的。

大唐,不可辱!”

李治病恹恹的,现在也来了几分精神,略微提高一些声音道:“去将安阳郡公薛仁贵唤进殿中,就在这里,朕要点将。”

宦官闻言匆匆离开,不多时便带着薛仁贵而来,薛仁贵没想到天子会突然召见自己,一走进殿中,却见到不仅仅天子在,还有天后以及一众重臣,皆在此处,顿时惊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还是径直向着李治拜倒:“微臣安阳郡公仁贵,叩见天子,天后。”

薛仁贵当初以一袭白袍亮相于李世民之前,长的自然是俊朗非凡,颇有几分意味,此番一身官袍披在身上,有股凛凛的威风显现。

李治一见就心生好感,于是笑着问道:“爱卿可知道朕为何召你进宫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