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郡。
丹东城。
四头犍牛,呼吸粗重,用强健的牛躯,带起庞大的绞盘。
牛筋绳索绷紧,发出‘嘎叽嘎叽’的声音,
一堆堆码好的砖石,被徭役们运上城墙。
定远门下,
几个丹东郡人,身着臃肿的青冬衣,哈着白气,被主管骂骂咧咧的叫嚣着干活。
因为刚才,他们不小心,打翻了一堆砖石,工钱加上物料钱,足足两三贯。
丹东关设有六个城门,
其中两个靠近鸭绿江,乃是码头水门。
将来赵国海运兴起,渤海山东等地,就能通过船只和长白山建立联系。
西门为丹东关正门,城墙高六丈,
城楼两座,右进左出,瓮城广大,可容纳上万人。
进西门,走过三条正街,
有一里坊,内中驻扎的就是赵人的丹东守军。
他们都是雁门来的赵国子弟,
自丹东起建伊始,下的第一块砖石,就是这个营区。
脱下戎装,顶风冒雪,弟兄们与天斗,与地争。
如今丹东关已经七七八八,可他们却要离开了。
皇帝有令,河北战局不利,赵兵将集结南下,入河北作战。
此刻,雁门子弟的心情是复杂的。
之前被指派建设丹东关,在这茫茫雪原江畔,他们搭起营房,
白天风如刀,夜里冷瑟瑟。
一万多雁门郡兵,无不是对丹东关恨之入骨,巴不得早点离开。
可今日真的要走了,不少兵卒却泪如雨下,舍不得离开这座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城池。
夯土的炕道,是小六子亲手和的泥巴,里面长草加的足足的,
每一个角落,他都是跟队官仔细碾平,就是想弟兄们睡的舒服点。
如今这鬼天气也适应了,
夜里床不热,听不到外面北风吹响木窗的声音,小六子都睡不着。
今日说走就走,他们一点准备都没有。
营房十个兵卒,没人说话,都是默默的收好自己的军用物品。
正当赵军营房里,气氛压抑时,
‘噶叽’一声,呼啸的寒风灌入,
老曲将封万山进了营房,大声呼喊,
“雁门郡兵三旅五曲,谁特么是郭六,外面有女人找。”
女人?!
不错啊,赵国军纪如此严,你小子还敢顶风作案。
一时间,营房其他九人集体起哄,搞得小六子摸着后脑,极为尴尬。
小六子从厚土墙上,拿走了一件,挂的整整齐齐的厚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