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妈拉个巴子,这上官氏也就打了野狐关一战,嚣张个鸡蛋。”
“就是,老子们还打了定襄之战。前前后后几个月。”
“谁叫你家里闺女寒颤,要是长成上官妖女那样,兴许还能混个国丈,哈哈……”
定襄荒原上,大头兵们的嘴,总是在杀头的边缘徘徊。
队伍前方,马桐一身朱红甲胄,头盔挂在马背上,
黑色的幞头布,将鬓发前后捆好,随时可以戴上牛皮扎甲盔。
为了跟繁杂且崇尚三六九等的楚国区分,
赵军统一采用毫无任何辨识度的简单幞头。
发展到圣武七年,这已经成了赵军的标准装扮之一。
马桐身后是三车水鱼,估摸着有三四十条,一百多斤吧。
如今马桐在定襄城出名了,
倒不是因为他,善于夺取别家河流的渔业资源而出名。
而是前几天,赵国大军议上,他被赵王周云点名站了出来。
为什么?
因为他当年用三百贯抢张小应的媳妇春儿,这个事可是兵司记录在案的。
他成了以财富掠夺他人妻女的典型,
周云要文官们当着赵国文武的面,将他的罪状列举出来,要求整个赵国高层引以为戒。
期间赵王周云问马桐对此事的感受,
马桐死猪不怕开水烫,脱口而出,触犯赵法的代价太贵了。
是啊!这就是赵国,这就是赵法!
任何触犯赵法的代价,就算权贵也无法承受。
当然,马桐被拿出说事,恰恰说明他没事。
如果他真有麻烦,那就不会在军议上说了,而是在赵国牢房里。
只是如今,传着传着,他将张小应收入麾下,当副将的动机变的不纯了。
甚至传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桥段,
这一段凄美的爱情,
马桐是一个马匪,在突厥南下期间,为女卒春儿所救,故深爱之,
可后来,造化弄人,天意无情。
待他再见爱人时,竟是在定襄兵卒的喜宴之上。
相见即断肠,马桐生不如死。
婚宴美酒苦涩,有心向前,无奈赵法严苛。
所以,他将张小应收入麾下,与部下妻子藕断丝连,含糊不清。
这种传言的后果,就是张小应老爹,两次堵着军营,
警告马桐,永远不准踏进他家门半步,要不老头就跟他玩命。
定襄荒原,
天地茫茫,
小小队伍一路向前。
前方,马桐看见了巍峨的大水车,这便是定襄城的天沟水利工程。
在城墙西边,定襄人挖下了庞大的蓄水大池。
当时天沟自流水入定襄,遇到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