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忙。”长乐喜滋滋的告退。
等她走后,道爷囫囵吞下了肚丝,看了黄锦一眼,黄锦苦着脸过来,端起肚丝,又准备去端清炒萝卜。
“萝卜留下!”
“是。”黄锦暗喜不已,等尝到了肚丝的坚韧后,一口不大坚实的老牙顿时开始摇动。
道爷看着陆炳,“京师权贵建言清查官员与士绅田地人口,此事……”
这是让陆炳猜。
陆炳毫不犹豫的道:“此事大快人心,当公之于众才是。”
道爷满意点头,“速去!”
萝卜吃起来有些酱萝卜的味道,又像是卤萝卜,略微重口,但因为萝卜炒的比较生,反而中和了那股子味儿。
不错!
道爷眯着眼,“当年杨廷和等人为何能压制朕?不外乎便是掌控了舆论。天下儒家一体,杨廷和便是首领。他登高一呼,天下景从……”
黄锦嚼不动肚丝,干脆就囫囵咽下去。他想到了当年的事儿。
当年道爷势单力孤,杨廷和身后却聚集着整个儒家的势力,外加宫中张太后助拳,几乎可以说是帝王第二。
纵观大明历史,也就是万历帝时期的张居正能有如此威势。
万历帝面对后宫太后和权臣的夹击,外加冯保施压,最终选择了低头。
不低头,便会有不忍言之事。就如同道爷登基后经历的那些,不是差点被烧死,就是差点被勒杀。
万历帝有祖父的前车之鉴,故而怂了。
而他的祖父道爷不同,他就一个字:干!
要么你们弄死我,要么朕就弄死你们!
舆论在那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刚开始舆论一边倒,道爷不敌。后来道爷启用了张璁等人发动反击,渐渐挽回颓势。
从那时开始,道爷就知晓,舆论是自己的软肋。他也想争取舆论,但舆论在儒家手中,无论他如何努力,最终还是不敌,只能遁入西苑。
“那瓜娃子,对舆论怎地如此敏锐。”道爷把蒋庆之此次的布局回想了一遍,发现从一开始,蒋庆之就是在利用权贵们。
目的还是争取舆论。
“权贵,冢中枯骨罢了。”道爷吃了一片萝卜,眯着眼,“权贵反手一击,舆论在朕!”
陆炳回到锦衣卫,吩咐人去各处传话。
“此事为何不是蒋庆之来?”沈炼有些疑惑。
有人说:“先前蒋庆之急匆匆回了新安巷,看着颇为急切。”
“难道是他家中出事儿了?”朱浩幸灾乐祸的道。
“孩子!”有人说。
这年头孩子不满周岁,名儿几乎就是在阎王爷那里挂着的感觉。
……
蒋庆之回到家中,急匆匆往禁地去,半途转向,冲进了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