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却觉得不是这么回事。
经过一夜的思考,又与苏则简单交流后,荀彧才琢磨出味道来。
虽然管亥说自己并无治理一方之能,可识人、信人、用人、虚心纳谏、从不贪功等方面,才是管亥的长处。
他能识人,能信人,能用人,不贪功,还能听进去别人的谏言,别人哪里还会不尽心尽力?
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要害:管亥善于把握大方向。
管亥的大方向就是大汉新制,就是爱民、护民。
只要不违背这两点的,管亥都能够接受;
对这两点有违背的,管亥便会用询问细节的方式,让对方自己发觉自己的提议与大汉新制不一致,甚至相悖。
结果不等管亥多说什么,对方自己就收回自己的提议了。
所以,荀彧一边感叹成公子培养出来的人果然不凡,一边觉得当前对各级官吏的考成,还应该更加完善,否则管亥这样的人才,就无法出现在内阁的视线中。
荀彧今日才知道管亥的功劳有多大。
雍州以一州之力,不仅稳住了叛乱之后的雍州,保证了征西军团和西南军团的补给,还支持了凉州的稳定与发展。
此外,荀彧可是知道,管亥联合西南军团,这几年间,可是还做着一件不亚于辽西廊道的重大工程。
雍州却从来没向朝廷请功,亦未向朝廷求援,更是没有抱怨……
管亥在荀彧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大才。
第二日,出巡的车队中又多了两个人。
一是管亥,二是段煨。
雍州、弘农出现了这么大的乱子,尤其是盗取商洛铁矿的铁矿石,并卖给江南,太严重,也太恶劣了。
所以,明面上,管亥与段煨是引咎辞职。
实际的情况却是段煨强烈要求回到护民军。
对段煨来说,军旅生涯比治理一方舒服多了。
蔡成答应了段煨,并考虑到段煨不再年轻,便准备将他调入兵部的后勤署,也就是给赵宝当个副手。
至于管亥,蔡成则是另有想法。
所以段煨虽然与车队一起出城,可出城后便会奔向京都。
目前京州尚无刺史,原本兼河南尹的郭全,因为蔡成父亲蔡立多年几乎无法理事,早就忙得顾不上京州了。
所以,荀彧昨晚与蔡成商议,让管亥接任京州刺史,把郭全解放出来。
然而,蔡成没同意,非要带着管亥一同出巡。
今日上路后,蔡成没有与荀彧共乘一辆车。
蔡成跑去找皇甫嵩、管亥两人,了解西南军团这些年的情况了。
倒是荀彧一人坐在车上苦思冥想。
段煨已经确定去兵部后勤署给赵宝任副手了,可管亥却一点也不着急,笑得就像个孩子。
对于管亥来说,只要蔡成醒来,做不做官,不重要。
可对于管亥这样一个文武兼通之人,该如何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