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的心一下子便放了下来,脸上笑出了一朵花。
毕竟,荀彧也好,成公子也罢,都不了解杨琦。
所以,杨彪认为他们叫杨琦来黾池,是想当面考察一下。
只是,车队出发前,大家发现,除了之前“游学”旗帜之外,排头开路的马车上,又打出一面旗帜。
这面旗帜上面画了一棵草,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们本来的打算是穿弘农而过,直奔长安。
如今车队却改了方向,直向黾池县城方向驶去。
自有汉以来,学子游学,本就是一种风尚。
打出“游学”的旗号,是为了不被匪寇找麻烦——学子身上根本就没有钱,你打出“游学”的旗号,匪寇也懒得来抢你。
所以,车队很顺利就进入了黾池县城,守门的衙役直接随意问了几句话,便直接放行了。
当然,那些拉着食材、煤炭、木材、锅碗瓢盆的车辆,包括随行的一些工匠、车夫,都不会进入县城。
他们在城外找个农庄住进去就可以了。
那些车辆进城,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到了县城,有客栈,不需要自己准备什么东西。
至于那个女子,便与蔡琰她们同乘一辆马车,而那两个男子,则被绑了起来,扔到一辆闲置的马车里。
汉代车队,都会带上几辆闲置马车。
万一有车坏了,又无法修理,便马上用闲置马车顶上来。
汉代的道路,车轮、车轴是很容易坏的。
车刚一进黾池,龙鳞卫就发现有人跟在车队后面。
龙鳞卫马上向周仓汇报,周仓又马上报给蔡成。
蔡成笑了,笑得很欣慰。
蔡成告诉周仓不用理会。待入住客栈后,让周仓悄悄把人带入蔡成房中便可。
蔡成沉睡前留下规划:每个县城,都要有一座客栈。
客栈不需要太大,只需能容纳五十人便可。
如果平时没有客人入住,不要耗费人力物力,建造好之后,便暂且封存。
待有人来入住时,可先去县府申请登记,县府再派人打开客栈,简单收拾一下后,让客人入住。
蔡成的规划上写道:
不出十年,来往大汉各地的商队、游学的学子、访亲探友的士子,便会如过江之鲫。
再过三十年,大汉的普通百姓,随着越来越富裕,家中也有了读书人,便慢慢学会利用闲暇时段,四处游历,开阔眼界。
谁知,这才过了五年,根据各州郡县的报告,除一些偏远的县城外,凡是在大汉主要道路上的县城客栈,虽然不是每日都有客人,但也再无闲置。
用蔡成的话来说:这是种好梧桐引凤凰。
大家入住时,便有人向店小二打听过了,黾池县地处京都至长安的道路上,来往的人很多,客栈每天都会有人入住。
其实不仅是黾池县城内的客栈,就是沿途的驿站,几乎每天也都有人入住。
荀彧和杨彪等人听在耳中,脑海中便出现若干年后,大汉各地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
喜欢三塑强汉请大家收藏:()三塑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