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扭头,就见是他的宝贝孙子,笑呵呵的走来。
四月的春光正美,沐浴在春光之中的少年皇储,身上溢出满满的活力。
跟在廊檐下休息的老皇帝,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孙来了!”
朱元璋笑笑,而后对菜田之中的李景隆道,“出来吧,别在那假忙活了,半个时辰半垄地你都没铲出来!”
“微臣见过太孙千岁”
“表哥也在?正好!”
朱允熥说着,挨着老朱坐下,从袖子中掏出一份奏章来,“三叔那边的折子,正好是表哥的份内差事!”
“啥呀?”
朱元璋眯着眼接过,打开一看顿时脸上的皱纹凝固了。
片刻之后,将折子唰的扔给李景隆。
后者展开一看,也是深深皱眉。
晋王朱棡在奏折之中,保举了四十余名三品的指挥使,皆是出身太原三护卫。另外还要求朝廷,允许他在边关互市,用茶布糖瓷等物,跟胡人换取战马。
奏折之中的言辞,看似行文规范。但字里行间都写明了,不是他晋王朱棡请求朝廷如此,而是他晋王朱刚知会朝廷他要做这些。
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妈的!”
李景隆心中暗骂,余光扫了一眼边上坐着笑嘻嘻,浑似跟他毫无关系的皇太孙朱允熥。
这死小子,是故意选在这个时候来,一定要把他李景隆拉到他最怕的,最不愿意掺和的朱家的家事之中。
皇太孙在他的皇帝爷爷收拾了天下武人之后,便把目光对上了他那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
李景隆要是帮着皇太孙扼制藩王,老朱心里怎么想?
可他要是帮着藩王们说话,皇太孙心里怎么想?
“皇爷爷!”
朱允熥拿了几粒松子,慢慢的嗑着,笑道,“您多种点茭瓜孙儿喜欢吃茭瓜盒子!”说着,他将剥下的松仁,放入老朱的手心之中,“您种的菜,肯定天下第一好吃!”
“呵呵!”
朱元璋笑笑,而后看向李景隆,“你怎么看?”
“这”
李景隆放下手中的奏章,“臣以为,晋王所保举的这四十余名三品以上指挥使,还是要慎重!毕竟是带兵的将领,不能因为晋王千岁一句话,就定下人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还有开关互市之事,不能因千岁一言而定!”
“若要开关,山西边镇之外的胡人诸部,必须先归顺我朝,行进贡之事。”
如今的态势,容不得他李景隆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