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始五年,立春。
强盛的幽州赵国,还没从上元节的喜庆中走出来。
黄河水患,便成了赵人头上的阴霾。
冰汛所致,民不聊生,人间惨剧。
河害一直黄河沿岸的重大灾难之首。
然,大赵立国不久,
正处于政治清明,国家执行力强大的时期。
各种官家邸报,被读报郎官大声宣扬于河北。
上到三公九卿,下至寒门、佃户。贩夫走卒、三教九流都有,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
在大赵皇帝的动员下,整个幽、易、沧等赵国膏腴之地,
民间富商、豪族牵头的队伍,数以千计,
整个赵国北部有能力的赵民,几乎都加入到了这场水患中来。
当然,民间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过是锦上添花。
真正的大头还是要在武川勋贵、北疆贵族,跟整个河北的大族大姓身上。
仁寿宫太后相邀,
共有六百余家贵妇人,入宫瞻仰太后尊颜。
其中,既有曾经的河北没落豪强羊氏、房氏、杜氏,
又有崛起的新锐田氏、伍氏、韦氏。
更别提还有赵国的李、焦、程、梁、霍……等七大望族,丁家、张家、耿家、吴家等地方豪强力量。
太后宴会,共计募的水患专款五百二十三万贯,差不多每家均摊了一万贯。
其实天下大族,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中原民族,也从不缺乏慷慨之心,
他们不惧怕正义的散财,而是怕当傻子,
有人高喊口号,趁机大发国难财,却要他们出血,
这种事情,豪门权贵是不会给钱的。
赵法自赵人崛起来,至今依旧至高无上。
大赵皇帝的圣命,在方今天下,一言九鼎。
哪怕就是楚、梁的贵族门阀,都清楚的知道,周云遵守的道义,比他们自家皇帝好使。
在这笔银钱物资,能抵达民间的情况下,
各家豪门望族也并非短视之人。
他们这些占据财富大头的权贵,共同托起的一片天,
最终赵国迅速发展,这些银钱还是会反馈回到他们手中。
整个仁寿宫宴会里,
太原丁家主母,河东张家主母,地位崇高,虽然坐在左右两侧高位,
但要论最耀眼的,还得属大赵贵妃李贞。
刘氏宗族在黄河水患,国家危难之际。
大赵皇帝一声令下,双手奉上了银钱一百二十万贯,一家占据了两成份额。
这种行为,不但震撼了幽州各族,同样让大赵其他宗族侧目。
他们既惊叹于贞贵妃家族的财富,
又感慨武川雄主周云,真是靠脸拿下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