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尺固定不动,上面刻着a、b、c、d等不同功能的刻度区;滑尺则镶嵌在主尺的凹槽内,可以左右滑动,上面同样刻着对应的刻度;最上面还有一片透明的、带有一条细红线的游标,可以沿着尺身移动,用于精确读数。
后世的计算尺多为塑料制作,小顾用这个,明显是手工雕刻而成。
只见小顾熟练地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滑尺两端,轻轻一推,滑尺在主尺的凹槽内发出轻微的“沙沙”
声。
将游标的红线对准主尺上的某个起始点后,然后开始一边默念参数,一边小心翼翼地滑动滑尺,同时移动游标进行定位和读数。
“后掠角15度……展弦比……相对厚度……迎角15度……”
小顾口中念念有词,手指在刻度间精准地移动、对齐。
“查升力系数cl……先查这个翼型的基准值……再乘以后掠角修正因子……再乘以……”
旁边的管工也立刻进入状态,拿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准备记录顾工报出的中间值和最终结果。
!纨,本¢神¢颤-~冕-费越毒
他一边看着顾工操作,一边忍不住提醒:“注意翼型基准值,江工提出的,我们的数据库里可没有,需要重新开始初始计算!”
黄工也凑过来,帮忙核对顾工移动滑尺的位置和游标的读数,生怕看错一格。
江夏站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操作这六十年代的“人肉计算机”
。
看着顾工那全神贯注、仿佛在与刻度进行灵魂交流的样子,看着管工笔下那一个个需要反复验算的中间值,再想想他们刚才提到的低速性能、稳定性、颤振等等一系列需要逐一验证的难题……这要是靠计算尺一点点抠,怕是要算到猴年马月去!
诶,咋这么可怜,大黄分身都没来上一台的。
于是,这小子慢悠悠的从军绿挎包里掏出了“红龙之眼”
。
这个本是为审核项目制作的“神器”
,由于杨佑宁他们的出色发挥,现在还没派上用场。
“咳咳!”
江夏清了清嗓子,成功吸引了几位研究员的注意。
他晃了晃手里的“方盒子”
,语气带着点小得意:“几位同志,算得挺辛苦啊?要不要……试试这个?”
对面四人同时抬头,目光齐刷刷聚焦在江夏手里的“铁疙瘩”
上。
“这……这是啥?”
管工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个闪着金属光泽的盒子。
“计算器!”
江夏言简意赅,手指在按键上飞快地点了几下,“哒哒哒”
几声轻响,屏幕上瞬间跳出一串数字,“喏,加减乘除,开方平方,三角函数……好吧,除了三角函数都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