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所谓的“判断”,在当时更像是一种推测,不过王强一直是“未雨绸缪”的忠实践行者,所以哪怕仅仅只是推测,他也还是开始着手准备。
于是重点又回到了他的推测——放弃地球,寻找新家园。
可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整个宇宙中的星球数量,比地球上所有沙子的总量还要多,即便忽略那些距离太远的,余下的数量也依然是个天文数字。
在这些难以计数的星球中,或许有些星球的环境和地球相差不大,但其中数量更多的、必然是那些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
而且“放弃地球”这个行动的规模不小,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这个行动一旦开启,其节奏必然是相当紧迫的。
于是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在人类可以抵达的范围内,存在着难以计数的星球,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位置、距离和环境都满足要求的目标。
虽然在“非零概率”的规则下,人类不会、也不应该放弃寻找的希望,但同时也要做好找不到的准备。
于是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在选择妥协的时候,星球位置、距离和环境中,到底要妥协哪一个要求。
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不过它的答案倒是非常简单。
以人类、甚至包括“吉迪姆”和【黑境】的能力,穷尽一生都无法改变星球的位置、以及星球之间的距离,所以唯一能妥协的标准就只有“环境”。
于是在“放弃地球”这件事、还没有露出苗头的时候,王强就已经制订了相对详细的计划——
在人类所能到达的极限范围内,选择一个距离和位置合适,环境可以没那么合适的星球作为新家园。
虽然环境的不合适,会直接导致人类无法在那里生存,可是如果人类能够根据当地情况、改变自身的生理条件,这点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所以王强的计划分为三步。
首先,根据以往的勘察进行权衡,选择一个满足条件的星球作为目标;
其次,发送探测器对目标星球的环境进行进一步确认;
最后,根据目标星球的实际环境,对人类进行针对性的基因改造,再将这批“新人类”送往新家园。
当然,这份草草拟订的方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补充,不过这在如今已经不重要了。
在王强拟订了那份计划之后不久,“高维生命”、“觉醒”、“维度退耦”、“虫洞”……
各式各样的新情况层出不穷,以至于王强还没正式提出这个计划,他就已经成了过时的点子——直到“开拓者”项目确立。
两个过时的计划合二为一,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成了人类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