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萍萍乖巧地应声,“好的。”
她们提前去食堂打饭,赵萍萍舍不得,但还是大方地打了一荤一素,坐下后邀请李芳一起吃。
李芳来得早,外向胆大,四处逛过,毫不保留地告诉赵萍萍。
赵萍萍听得很认真,主要问了图书馆以及一些院系教室的位置。
前些年,很多图书馆被砸了,但还是有所保留,大学的图书馆里面有很多他们赵村儿大队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
受赵柯不厌其烦地灌输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有上进心的赵村儿人但凡有机会到外面,从来不放过一张纸。
赵萍萍想要去听课,也想去图书馆看书。
李芳摇头,“教室应该能进,但是图书馆,没有学生证明,你进不去。”
这时候,这所大学的学子们三三两两走进食堂,浑身的朝气蓬勃和书卷气,教人羡慕。
赵柯总说:机会难得,一定要主动争取。
赵萍萍咬唇,不甘心。
她不是特别放得开的外向性格,此时却执着道:“回头我问问孙同志,不行我再想想办法。”
李芳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我向你学习。”
培训正式开始在后天,第二天,另一个内蒙的女同志拎着大包小包出现在她们共同的房间。
女同志短发,皮肤黝黑,很爽朗地招呼:“你们好。”
三人聊得欢,李芳好奇地问:“你们那儿不都是草原,养牛羊吗?也养猪?”
“我们也有城市,当然能养猪。”
之所以有这个养猪培训,就是因为政策鼓励农民养猪,而养猪,不挑地域,哪一个省,都可以。
当下,猪肉就供不应求,以后经济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好,养猪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产业,一定会成为农民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全国各地的学员们都是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从四面八方聚到首都来。
培训的第一天,所有学员都聚在讲堂外面。
几十个学员里,只有赵萍萍她们三个女同志,格外显眼。
即便一开始学员们就已经听说培训的学员里有女同志,也并不是每一个都亲眼见到过她们。
有南边儿的男同志开玩笑,说这是他们这一期养猪培训的三朵金花。
也有人言语轻慢——
“怎么让妇女出来培训?”
“女人懂啥?好好待在家里得了。”
“她们老家没有男人了吗?”
能出来的,无论男女,一定程度上,都是有些出类拔萃的,有可能是能力学识,有可能是人脉,有可能是家世……
李芳她们两个都不是好惹的,听到这话,当即便反驳回去:
“女人怎么了?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一点儿不比男人差。”
“我们草原的女儿,一样儿强壮勇猛。”
赵萍萍怕起冲突,拉住两人,劝说:“手底下见真章,我们都到首都来了,学习要紧,不要跟眼界小的人浪费时间和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