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草青属于什么茶 > 第342部分(第2页)

第342部分(第2页)

更相像的是,原本能靠着罗马教延号令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被诸国丢到了一边,成了一块发臭的招牌,也跟华夏时战国争雄,将东周王室丢到一边的历史一样。

签订协约,互设公使,这就是相互承认了国家主龘权,由此英华就透过葡萄牙,间接进入到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里。

当然,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一直到维也纳体系,都是西方人自己玩的格局。凡尔赛,华威顿体系才因一次大战,扩展到了整个世界,那时的中华民国,才算在这个格局里有了自己的位置。

但现在,就在这个时空的1720年,靠着《里斯本协议》互设公使这一条,英华早早涉足这个格局,将东西方骤然拉近,世界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小谢对使团诸人解释其中要领时,大家都很不服气,听起来就像是咱们英华死皮赖脸地要挤进他们的圈子,获得他们的认同一般。

鲁汉陕的观点最有代表性:“咱们英华有欧罗巴人趋之若鹜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到再有足够的力量把控南洋,那该是他们来求着咱们入伙才对!何须这般顺着他们欧罗巴人的规矩?你顺了规矩,人家也不会对你平等相待!”

小谢摇头道:“这规矩是一帮强盗,反贼和荷人捣弄出来的,在明处可是一块大好招牌,这就是他们的大义!暗处大家各有心思,比如咱们英华就有华夏九服,但在明面上,这大义咱们也能扯来用,不用白不用。”

“你说得没错,欧罗巴人是怎么也不会跟咱们平等相待的,但葡萄牙人却有人质在咱们手上,不得不签了这个协约,在面上跟咱们平等相待。就此咱们就扯上了这套规矩,日后有欧罗巴国家跟咱们为敌,也能靠着这套规矩,行分化瓦解之事。”

他笑道:“再说了,这规矩本是他们欧罗巴人的格局,有咱们英华加入,日后规矩会怎么变,就容不得他们把持了。”

郑威这个闷性乎人,忽然丢出来一句:

“孙猴子钻了牛魔王的肚子么?”

虽然这比喻不怎么恰当,但精神却是大致透了,小谢连连点头。

英华使团所包藏的“祸心”,葡萄牙人和欧罗巴诸国,此时自然是不怎么想得明白,他们也很难理解,万里之遥的赛里斯人,其实是瞄上了他们处置国家关系的这一套规矩。

在有得知使团消息的西班牙、法兰西、荷兰和不列颠等国政府看来,葡萄牙跟中国人的关系本就一直很近很复杂,搞这么一出似乎也顺理成章。

七十年前,中国还是“南明”时,就有耶稣会神父卜弥带着叫陈安德的南明官员到访了葡萄牙。先是去找了罗马教宗,希望求得援兵,抵御北面鞑靼人的入侵。后来再找了当时的葡萄牙国王龘若望四世,国王还曾经口头应允了。

当国人回首这段历史时,都将《里斯本协议》当作国家崛起于寰宇的一项标志,而欧罗巴诸国的那些民族主义者,都在大骂葡萄牙人昏聩透顶。

后世伟大的历史学家马克斯在他的《欧罗巴之困》一书中这么写道:“1720年,里斯本的年轻女性沾沾自喜地向好友展示着用过的‘赛里斯套子’,

她们并不知道,这个套子已经将整个欧罗巴罩住。从此开始,一个套子,一个赛里斯套子,如幽灵一般,在欧罗巴上空徘徊……”

第五百二十六章 波尔多之耀

()    《里斯本协约》签订后,使团的待遇也骤然一变,就面上的信誉而言,如郎世宁所说,欧罗巴人还是很珍惜的。

因此使团人员的外出没了明面上的限制,商部、制造局和将作监等部门的“商业间谍”行动完全是堂而皇之地进行,搜罗相应科技、经济和文化书籍的工作也没遇到什么阻扰。'。。'

但就像是使团诸狼已经对葡萄牙姑娘的味道犯腻一般,上述行动的成果让人提不起兴趣,基本都是二三百年前的玩意。葡萄牙依旧是罗马公教掌控之地,跟欧罗巴新兴国家相比,这里就显得落后和保守了。

唯一让唐孙稿、宋既、李方膺乃至佛山制造局大匠米安平都感兴趣的是不列颠“炼金术士”培根的拉丁文版《新工具》。

使团现在的拉丁文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就连李方膺这样的昔日腐儒,都已勉强能读拉丁文书籍,这自然是郎世宁、欧礼旺等拉丁文教师,还有索萨爵士和马玉等葡萄牙人的功劳,更是拜海上漂泊大半年的无聊时光所赐。

文人们都在谈这本书跟先秦名家公孙龙“名实说”的关系,由此追溯向上,摸冇到了亚里斯多德知识体系的根。而米安平则是由“归纳”等科学方冇法,联想到英华天主道所倡的“数度。”文理双方都有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智慧相通感。

葡萄牙是欧罗巴的边疆,使团能找到的东西,都是欧罗巴中心嚼剩下的,但通过这扇窗户,大家已能看到,自文艺复兴之后的新成就,大多来自于法兰西和不列颠。

葡萄牙国王将里斯本港口区附近一座占地三十多亩的宅院转让给了使团,作为英华驻葡公馆大致安顿下来之后,在欧罗巴的下一步行动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使团到里斯本已将近一个月众多欧罗巴国家都向使团发出了邀请,葡萄牙国王也承诺会派特使陪同使团去其他国家访问,除了遥远的北欧国家,要去哪都没问题。

基于李肆托付给使团的第二项任务,大多数人都认为该先去西班牙,消饵自家南洋可能有的危险。

但小谢却提醒了大家,他们到了欧罗巴之后,压根就没听到有谁派舰队出航东亚跟英华对战的消息。甚至当事人法兰西和西班牙,都像是不知道此事,反而发来了访问邀请。

这其中有什么缘由或是使团所难触及的利益格局大家分析了半天,都觉不着要领。唐孙镐和宋既等文人认为,既然搞不清,就没必要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