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文学

沸腾文学>邓晓阳和李朝阳 > 第1227章 李尚武异地交流于伟正略感失望(第1页)

第1227章 李尚武异地交流于伟正略感失望(第1页)

市委防汛工作会散会之后,已经接近下午四点钟。会议室里的干部们陆续起身,有的整理笔记本,有的互相低声交流着会上的部署,座椅在水泥地上拖动的声音此起彼伏。市委书记于伟正没有急着走,他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等身边的张庆合市长起身时,才转头对秘书林雪说道:“林雪,你去通知一下,让东洪县和平安县的负责同志来我办公室一趟。”

林雪手里还夹着记录用的硬壳笔记本,闻言立刻点头:“好的于书记,我这就去。”他脚步轻快却不慌乱,穿过人群时,目光只在东洪、平安两县的座位区扫了一圈,没有丝毫犹豫。

在基层官场的语境里,“负责同志”包括县委书记和县长,但是在市委书记的口中,负责同志从来都特指县委书记,县长即便列席会议,也不算在“负责同志”的范畴里。这层规矩,林雪跟着于伟正已经掌握。

我正收拾着桌上的文件,丁洪涛凑过来低声说:“朝阳,一会儿我们去于书记那儿汇报下县里的情况,你先不着急走。”他说话时手里还捏着钢笔,笔帽没拧,却丝毫没担心墨水蹭到手上,这份沉稳是多年官场里摸出来的。

没等我应声,林雪已经快步走到丁洪涛跟前,微微弯了弯腰,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能让丁洪涛听清,又不至于被周围人过度关注:“丁书记,于书记在办公室等您,您现在过去就行。”

丁洪涛微微一愣,点点头,对林雪客气道:“麻烦小林秘书了,我这就过去。”他没跟我多解释一句,拿起搭在椅背上的皮包,挎在胳膊上,跟着林雪就往会议室后门走。那背影挺得笔直,看不出丝毫急切,仿佛去市委书记办公室汇报,只是日常工作里最普通的一环。

我看着丁洪涛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转身去找赵文静。如今文静是平安县委副书记,刚才开会时就坐在我斜后方,此刻正跟几个干部交代着什么。我走过去时,她刚好正身,脸上还带着几分疲惫——平安县刚遭了洪水,她这些天没少在大堤上熬着。

“文静,董远印的事儿有消息没?”我开门见山问。

董远印是平安县黄滩乡的副乡长,更是我在安平乡的同事,抗洪时被洪水冲走,一直没找到,大家心里都悬着。

赵文静扶了扶额,眼底的红血丝更明显了些,她摇了摇头:“还没找到。下游的村子都派了人搜,连十多里外的浅滩都查了,一点踪迹都没有。”她顿了顿,声音沉了下去,“这洪水刚下来的时候太急,董乡长当时在堤上扛沙袋,大堤上也没有救生衣……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不至于吧?”我皱了皱眉,心里也沉了沉,“就算水急,但是怎么会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是不是被冲到哪个芦苇荡里卡住了?”

“我们也这么想,”赵文静叹了口气,“已经让附近的村民划着小船去芦苇荡里搜了,可气温高,水又脏,真要是卡在里面……”后面的话她没说,但意思很明白,时间越久,希望越渺茫。

就在这时,晓阳走了过来。晓阳穿着一身浅灰色的套裙,头发梳得整齐,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手里还拿着个帆布包。

“你们俩在这儿聊啥呢?”她走到我身边,又对赵文静点头示意,“晚上王市长回省里,我这儿没别的事,一会儿咱们请文静吃饭,也算是松口气。”

赵文静笑了笑,语气里带着点无奈:“还不知道友福啥时候能散会呢,他跟于书记汇报,不知道啥时候回来。”

“不打紧,”晓阳摆了摆手,“友福来了咱们就加双筷子,他不来咱们就先吃。我刚才看到,丁书记也被于书记叫过去了,说不定是集体谈话,用不了太久。”晓阳说话时眼神很稳,既没显得刻意打听,也没漏过任何关键信息。

我们三个一边说一边往外走。市委大院里的梧桐树长得遮天蔽日,枝叶互相交织着,把阳光剪得碎碎的。走在树荫下,凉风吹过,倒比会议室里舒服些。不时有熟悉的干部跟我们打招呼,有的喊“李县长”,有的叫“晓阳秘书长”,还有人跟赵文静聊两句平安县灾后的情况,语气里都带着几分客气,在市委大院里,大家都知道晓阳的分量,大家语气中都带着热情。

出了市委大院的铁门,就看到斜对面的迎宾楼。以前这地方是东原市的招牌饭店,市里甚至不少重要接待都在这儿,现在却挂着“龙投打字社”的牌子,门口还堆着几箱纸和墨盒,倒是比以往冷清了不少。

80年代中期四通系列文字处理机流行起来后,不少地方都开起了打字社,虽说不是真电脑,但能打中文、能打印,比以前的机械打字机方便多了,机关里不少材料都得找打字社弄。

赵文静指着迎宾楼的门面,语气里带着点惋惜:“以前迎宾楼多热闹啊,市委要是开会想在这吃饭啊都得提前订座,现在改成打字社,这么好的位置,实在有点浪费资源。”她又挽住晓阳的胳膊,小声问,“晓阳,你说他们在这儿能挣到钱吗?就靠给机关打材料,能撑得起这么大的门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晓阳淡然一笑,手指朝着打字社的位置指了指,声音不高却很有道理:“文静啊,买卖人的脑子比咱们这些坐机关的活络多了。他们敢在这儿开打字社,肯定是算过账的——市委、市政府的材料多,光市政府办公室,每月的打字费就不少,更别说还有人大、政协、纪委这些部门。再说了,他们还能帮人印名片、复文件,这些都是挣钱的门道,怎么会不挣钱?”

她又指了指市委大院旁边的一排围墙:“你看这围墙后面,是块空地,以前荒着种了点菜。现在市委家属院的几个老干部找了方秘书长,想让他牵头把这块地利用起来,盖一排门面房。一来能给大院里的干部家属找条营生,二来也能盘活闲置土地,算是两全其美的事儿。”

赵文静皱了皱眉:“盖门面房是好主意,可我听说市委、市政府的四大班子都要搬迁到新城区去,这事儿不是传了挺久吗?要是真搬迁了,这门面房不就没人来光顾了?毕竟这些生意,大多是靠机关单位撑着的。”

“搬迁的事儿啊,还没定数呢。”晓阳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建委去年就拿过方案,说新城区的选址都看好了,可财政局和经贸委一算账,光盖办公楼、修配套路就得三四千万。张市长和于书记都没拍板——这笔钱不是小数目,咱们东原是贫困地区,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多少?要是把钱都投到搬迁上,所以啊,搬迁只是个说法,能不能成、啥时候成,还得看省里能不能给补贴,看咱们自己的财政能不能缓过来。”

说话间,就到了谢白山的餐馆。这地方离市委大院不远,走路也就20分钟,我们三个走过来,刚好赶上饭点儿。餐馆门口停着几辆自行车,还有几辆红色的嘉陵摩托车和木兰轻骑摩托,应该是客人的。

今天开会,谢白山没跟我同车,说是要提前回来准备生意。夏天天热,羊肉汤和东北菜的生意不算火,但大堂里还是坐了四五桌客人,大多是附近的工人和机关里的办事员。我们三个先在门口的水龙头上洗了洗手,黄色的肥皂抹在手上,刚开始有点油腻,冲干净后倒留下一股淡淡的清香。

这是谢白山特意从东北让人捎来的肥皂,确实是比本地的好用。

进了后院的小院,就听到包间里有声音,谢白山从厨房里迎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他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憨厚地笑着:“你们可算来了,位置早给你们留好了,菜也上得差不多了,进门就能吃。”

晓阳笑着打趣:“你怎么知道我们要吃啥?难不成你会算?”

“哎,姐夫上午出门就跟我交代了,说你们开完会肯定饿,让我把酱大骨、锅包肉备好。”谢白山挠了挠头,又看向我,“秘书长放心,羊腰子,我也留着呢,刚烤好,还热乎着。”

赵文静看了我一眼,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脸色有点发红,赶紧低下头去捋头发。谢白山知道我们要聊事儿,也没多留,招呼了一句“有啥需要喊我”,就匆匆回厨房了。

包间里的桌子是实木的,上面摆着四个菜:酱大骨冒着热气,油光锃亮;锅包肉金黄酥脆,还撒了点香菜;烤羊排堆在盘子里,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还有一盘凉拌黄瓜,清爽解腻。

几人也不客气,晓阳夹了一块锅包肉放在赵文静的小碗里:“文静,你尝尝这个,谢白山请的东北师傅做的,味道正宗,女同志都爱吃这个。”

赵文静夹起一块,轻轻咬了一小口,眼睛亮了亮:“还真不错,外酥里嫩的,以前在别的餐馆吃的,要么太甜,要么太硬,没这个好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